聚力構建和諧用工“生態圈”
健康和諧勞動關系是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基石。近年來,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法院持續破題攻堅,協同打造調解、仲裁、訴訟相互銜接的“立體式、聯動式”解紛體系,聚力構建和諧用工“生態圈”。

硚口法院聯合工會開展調解工作。朱思凝攝。
多元共治
50余起勞動糾紛“一攬子”化解
“拿到調解書,我心里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第一次打官司,以為肯定很復雜,沒想到能這么快解決!”
在硚口法院長豐人民法庭內,幾位已經頭發微白的老職工,“你一言、我一語”地向法官和工會調解員講述他們的遭遇。
幾年前,硚口區某集體所有制企業因廠區拆遷,與退休職工達成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協議。但因種種客觀因素,協議未能完全履行。多次溝通無果后。50余名退休職工決定一起到法院去“討個說法”,要求公司支付剩余補償金。
為迅速定分止爭,法官指導工會調解員與代表先行溝通,深入了解訴求,同時,前往企業屬地街道調研案情背景,督促企業提出可行方案。經充分準備,法庭選取一起金額較大、具有代表性案件先行開庭,順利促成雙方達成和解。最終,剩余案件均比照“首案”妥善化解。
這批案件的順利化解,是該院創新“法院+工會”新模式,推動各方協同發力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硚口法院以勞動爭議專業法庭——長豐法庭為依托, 與區總工會、區人社局、區司法局等單位建立“調裁訴援”四合一聯動解紛機制,通過設立調解工作室,組建“法官+調解員+N”工作團隊,推動勞動糾紛調解的專業、優質、高效處理。2023年,長豐法庭“法官工作室+調解網”駐硚口經濟開發區調解室被市委平安武漢建設領導小組授予“品牌調解室”稱號。
用心、用情、用力將矛盾糾紛源頭化解,今年以來,長豐法庭委派工會調解勞動爭議糾紛調解成功200余件,調解成功率56.7%,位居全省前10。
雙向保護
3日內幫助小微企業“轉危為安”
既做勞動者守護人,也要當企業貼心人。
在一起勞動糾紛案件中,某食品公司被判令向許某支付工資及賠償4萬元。判決生效后,企業未主動履行,許某只得申請強制執行。執行立案后,硚口法院通過線上查控,第一時間采取了凍結措施。
“公司只有這一個賬戶,我們正在洽談一筆重要業務,為了避免影響商譽,能不能先把賬戶解封?”企業負責人焦急地打來電話。
如果解封賬戶,資金會不會被轉移?如果徑直凍結劃扣,會不會對企業經營產生負面影響?“兩難”抉擇下,執行法官充分開展涉企案件經濟影響雙向評估制度,制定了“執行和解+線下扣劃+同步解封”工作思路,很快獲得雙方認可。僅用時3天,就妥善化解糾紛,幫助企業“轉危為安”。
“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硚口法院深化改革舉措,細化評級標準和監管流程,將涉企案件經濟影響從高到低劃分為三個等級,精準施策推進案件辦理,確保司法活動對企業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制度落地以來,該院審理的一起案件入選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典型案例。
協同共治
全鏈發力讓法律服務“觸手可及”
“如果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將面臨支付雙倍工資的法律風險……”
在硚口區越秀地產公司會議室內,一場關于“企業用工法律風險與防范”的頭腦風暴正在進行,長豐法庭法官為50余名企業代表帶來一堂干貨滿滿的法治課堂。
關口前移,促和成“楓”。針對審理中發現的印章保管、用工管理等共性問題,硚口法院“點對點”向企業創新發送《企業用工風險提示函》,助企堵塞管理漏洞、防患于未然。聯合區人社局、區司法局舉辦“法治帶頭人”主題講座,提升基層組織化解勞動爭議的能力水平。常態化開展企業勞動用工法治體檢,通過答疑問診、案例分享、普法講座等方式,開展用工輔導40余次。
同時,硚口法院推動司法建議與工會“一函兩書”制度有機融合,在司法建議同步抄送區總工會的同時,借助《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督促企業規范經營,有效發揮“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放大效應。
“法律課堂”不打烊,“法律處方”量身制,“司法建議”源頭治……全鏈條的增值服務,讓廣大企業擁有更多司法獲得感。2024年,硚口法院做實做優“勞企雙保護”的經驗舉措獲最高人民法院肯定并推廣。
以“小切口”精準破題,全力構建和諧用工“生態圈”,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法治動能,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環境,硚口法院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