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待,莫讓孝心有遺憾!
孝是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也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近日,宜昌市夷陵區人民法院霧渡河人民法庭審結一起贍養費糾紛,實質性化解兄妹間的矛盾沖突。
案件回顧
吳某與望某共生育5個子女,望某于90年代去世,吳某今年94歲。大嫂子、二兒子、三姐夫、四女兒、小女兒一起贍養吳某。2020年以前,吳某在大嫂子家居住,由其他子女輪流接老人照顧。
2022年7月,兄妹幾人就老人贍養問題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下簽署調解協議,約定由五妹照顧老人起居,其余兄妹每月支付贍養費及護理費。后因其余兄妹與五妹私人恩怨未了,未能及時足額履行贍養義務,吳某因此提起訴訟。
案件審理
承辦法官在了解本案情況后,當天對原告進行實地走訪調查,但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引起基礎病并發癥已轉入醫院治療,情況不容樂觀。承辦法官立即決定與時間賽跑,當天通過微信電子送達、委托村委會人民調解員代為送達、現場送達的方式向四被告送達文書及傳票,定于立案后第三天開庭。
開庭當日,案件庭審現場吵成一片,大家紛紛就自己贍養老人的情況進行激烈爭執,互相指責對方沒有盡到義務。而此時,承辦法官收到消息,老人在開庭時已經去世。
我家丈夫已經去世18年了,在此期間我未改嫁,也一直在履行贍養老人的義務。
我妻子已經去世5年了,我現在也60多歲,沒有固定收入來源,一身疾病,我會盡力照顧老人。
我們之前去看老人,也給過錢,五妹不要。
看到現場爭吵不止,承辦法官將當事人一一分開,開展“五方會談”。法官指出,從法律上講,女婿與兒媳沒有法定義務贍養老人,大嫂與三姐夫在道德上已經履行了自己的義務。同時,作為老人的直系三子女,三子女應當對老人承擔起贍養義務。老人已經過世了,子女的核心問題是老人的后事,讓老人走得安心,大家應當求同存異,找準事情的核心。
為此,承辦法官就前期的護理費、后期的安葬費分別拿出了方案供當事人參考。經過幾個小時的調解、釋法,兄妹終于相互理解,約定適當補償五妹的護理費,并且由三個直系子女各自承擔1/4的安葬費,女婿與兒媳各自承擔1/8的安葬費,矛盾得以徹底化解。
法官寄語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被時間推搡著不停前進,還未能報答養育之恩,父母卻早已兩鬢斑白。父母為子女辛苦奔波,忙碌一生,不求回報,無怨無悔,子女理應盡到贍養義務,讓父母安度晚年。
治國安邦推崇孝道,舉賢薦能看重孝道,經史子集弘揚孝道,詩詞歌賦贊頌孝道。“孝”不僅僅是五千年歷史中的文化符號,更應該成為我們當代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希望大家趁陽光正好,及時行孝,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