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少年遇“老賴” 執行員傾力促執行
“感謝老河口市法院執行局!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拿到這筆錢。”12月13日,申某某的叔叔安某某來到法院領執行款時,激動的對執行員張德興說。
彝族少年遇工傷 維權路上幾多坎坷
11月1日,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執行員張德興接手了一起勞動爭議涉工傷賠償案件。申請執行人申某某來自四川的一個小鄉村,是一個憨厚的彝族小伙,家庭貧困的他為了生計,不遠萬里來到老河口某建材公司打工,但在工作期間不慎被磚頭砸傷左手食指, 左手食指第一關節粉碎性骨折,這次事故讓貧困的他生活更加窘迫,但建材公司卻拒絕支付任何費用。無奈之下,申某某走上了依法維權道路。
2015年6月,老河口市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建材公司賠償申某某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共計51140元。建材公司不服,上訴至襄陽中院,二審判決維持原判。判決生效后,建材公司卻未履行支付義務,申某某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老賴”名下無財產 執行一時陷入僵局
執行員張德興在接到這個案子后,通過網絡查控系統對被執行人財產狀況進行查詢,均未查詢到有價值的財產線索,而申某某曾經工作過的工廠,被轉給了其他人,建材公司的負責人也聯系不上,沒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執行一時陷入了僵局。
執行員不言放棄 執行終柳暗花明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執行員張德新沒有放棄,一方面,為申某某申請了司法救助,幫助他度過生活難關;另一方面,張德興四處奔走,反復查詢。并在多次聯系無果后,法院將建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張某某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限制其出行和高消費。多方舉措下,11月中旬,張德興終于打通張某某的電話,在電話里,張德興耐心和他講解政策法規,要求他及時執行賠償款。最終,張某某在勸說下保證一定盡快將錢款執行到位。12月1日,法院收到了這份“遲來”的執行款。
攻堅解決執行難問題的號角吹響后,老河口市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局全體干警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行動踐行著司法為民的初心,擔負著為民謀幸福的重任。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促使法官不斷更新思想,積極改進執行方法,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和辦案水平,努力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