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軍和她的126個“孩子”
給少年犯一個悔罪的機會
邱建軍最初從事司法工作,是當檢察官,從檢察院調到法院,而且是從事少年刑事審判工作,邱建軍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為了審理好少年犯罪案件,她鉆研了大量國內外法律文獻,自學少年犯罪心理學。當她面對一本本罪犯的案卷,看到一個個風華正茂的少年因犯罪給社會、家庭帶來危害和痛苦時,邱建軍的心被深深刺痛。能不能在看似冰冷的法律中融入善良的親情,將法、理、情貫穿于審判之中,促使少年犯認罪服法,給他們一個悔過自新、重新做人的機會?邱建軍開始在審判中探索。
邱建軍辦的第一個案子是12名少年犯聚眾行兇打人案。武漢某中學學生小涂因看不慣本班同學方雨,在放學之后,邀了杭濤等11個同學,將方雨挾持至江邊,拳打腳踢,將方雨打癱在地。這起重傷案中,12名少年犯大部分是省重點中學高三和市技校即將畢業的學生。一旦被判刑或勞改,就失去了上大學和畢業的機會。此時,被害人家長堅決要求嚴懲兇手。這些十幾歲的孩子當初憑著哥們義氣,不去,怕同學笑話。如今,罪到臨頭方知后悔莫及,情緒非常低落。他們的家長既想減輕孩子的罪責,又擔心賠了還是要判,顧慮重重。邱建軍把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庭審之中,把被告人及其家長帶到被害人病床前,親眼目睹被害人的傷情,少年犯們對自己的罪行痛恨不已,紛紛懺悔,表示愿意接受法律審判。他們的家長也開始積極籌集15萬元,賠償被害人的醫藥費,最終得到了被害人的諒解。1996年7月,漢陽區法院一審以流氓罪判處杭濤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其余11名孩子分別被判處緩刑。
案子雖然辦完了,但事情并沒了結。出事以后,杭濤所在的重點中學為嚴肅校紀,將他開除。杭濤和他的父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們來找邱法官幫忙。整個夏天,邱建軍不厭其煩地找到學校領導。一所學校不行,她又找到另一所學校。校長問:“你是杭濤的什么人?她說:我與杭濤沒有任何親情關系。我是一名少年刑事法官,和學校老師一樣擔負著教育的責任。你們是在培育走正道的苗子,我是把走歪道的苗子扶正。如果杭濤不能回到學校,他有可能會自暴自棄。但學校給他一次機會,說不定就會浪子回頭。”邱建軍的一番話感動了校長。她讓杭濤和家長與學校簽訂責任狀,幾經周折,杭濤終于回到校園。1997年,杭濤以高分考取了武漢某重點大學,本科畢業后,他又順利考上本校研究生。
“兩個延伸”幫教少年犯
通過多年的摸索,邱建軍在審判實踐中總結出了“兩個延伸”,即“庭前延伸”和“庭后延伸”。“庭前延伸”就是在庭審前,深入到學校、單位、居委會、派出所了解青少年犯罪的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庭后延伸”就是案件審判后制定回訪幫教措施。在審理一起搶劫案中,邱建軍發現被告人彭偉法定年齡經公安機關鑒定為18歲以上,但被告人卻稱自己未滿18歲。彭偉沒有戶口,其母親又因丈夫被判刑勞改、兒子被關押受到嚴重的刺激,精神恍惚,無法說清其具體出生年月。為弄清真相,不留隱患,邱建軍帶領書記員多次走訪該犯所在居委會、學校和其父親所在監獄核實,查找被告人的出生時間,終于找到了能確認彭偉作案時未滿18歲的證據,為該案正確量刑找到了依據。
少年刑事犯正處于成長時期,為了防止被判處緩刑的少年犯再次走上犯罪道路,每一起案件宣判后,邱建軍都要為每個被判緩刑的少年犯建立檔案、登記卡,對其家庭基本情況、犯罪經過、匯報材料、座談內容等一一記錄在冊,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通過幫教降低重新犯罪率。少年犯張榮被判處緩刑后,一度思想悲觀失望,情緒不穩定,曾流露出“破罐子破摔”再次犯罪的念頭。發現這個苗頭后,邱建軍多次登門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給他講緩刑期間犯罪的法律后果,鼓勵他振奮精神,報名參加汽車駕駛技術培訓,掌握生活技能,自食其力。在邱建軍的教育下,張榮打消了原來的消極念頭,還多次協助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受到有關部門的表揚和獎勵。
邱建軍把挽救失足少年作為自己的一份責任和義務,把大量的休息時間放在審判后的幫教工作上。她定期組織召開幫教座談會,邀請區政法委等有關部門領導及少年犯的父母、監護人、居委會領導、派出所民警和學校老師參加,了解少年犯的改造情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幫教工作。與此同時,邱建軍要求被判處緩刑的少年犯每2個月向她口頭或書面匯報一次思想情況,對少年犯反映的學習生活和改造中的困難,極盡所能地協調有關部門單位給予解決,有效地防止了他們自暴自棄或再次走向犯罪。這些年來,邱建軍還經常不顧酷暑嚴寒,頂風冒雨深入少年管教所、市工讀學校回訪調查,了解少年犯的改造情況,鼓勵他們認真改造,爭取早日減刑,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失足少年。這些被邱建軍真情所感動的少年犯中不少人親切地叫她“邱媽媽”。現在每當聽到少年犯稱呼她“邱媽媽”的時候,她就忍不住想起那個高大英俊的楊輝。這個小伙子在校讀書時因受他人影響參與搶劫,被判緩刑。在邱建軍的幫助下,他完成學業,并應聘考上了武漢晨鳴紙業公司的保安員。該公司在江西南昌開分廠,條件艱苦,楊輝主動要求到南昌,臨行前,他對邱建軍說:“邱媽媽,你放心吧,我要立功,我會用自己的行動來洗刷身上污點的。”可是,他這一走,再也沒有回來。2003年9月26日,楊輝在午休時,突然聽見工地有人喊救命,楊輝迅速沖向工地,得知有個民工在井下施工時遇難,另一個保安下井營救沒有上來,楊輝毫不猶豫跳了下去,用雙手舉起奄奄一息的戰友,戰友得救了,當他再次用盡全力舉起民工時,因嚴重缺氧陷入淤泥而再也沒有回來了。從楊輝的身上,邱建軍看到了失足青少年經過改造后的閃光點,也更增強了她致力于幫教少年犯的信心。
對少年犯奉獻一片愛心
對待少年犯,邱建軍不僅從思想上教育挽救,而且還從生活上關心、愛護他們,使他們改邪歸正后能在社會上和正常人一樣地生活。
失足少年諶文被判緩刑完成學業后,在邱建軍的鼓勵下,就聘報考湖北省京珠高速公路收費站保安員。被錄用后,該公司得知其是緩刑犯,隨即將其解聘。諶文及家人陷入難言的痛苦之中,心里一百個想不通。諶文認為是社會拋棄了他,將自己關閉在家中絕食。諶文的父母急得沒法,去找邱建軍。當時正值五一節假期,邱建軍聞訊即趕到他家做諶文的思想工作,穩住諶文后,邱建軍又趕到京珠公司協商。在邱建軍的努力下,該公司恢復了諶文的工作,他又重新回到原來的崗位上。現在諶文工作非常吃苦認真,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贊許,當了一名小班長。
危濤,原在商務學校學習廚師,因搶劫未遂判了緩刑。在邱建軍的幫教下,危濤在家開了個小餐館。不久,以前他在牢里認識的王軍回來找他,兩人攪在一起整天出入歌廳、迪吧,不再好好做生意了。危濤的媽媽多次勸阻無效。眼看著兒子又開始變壞,急得找邱建軍幫忙。第二天,邱建軍把危濤叫到辦公室,讓他坐在旁邊把過去寫的悔罪書抄10遍,然后,坐在一旁看邱建軍辦案。一連十幾天過去了,危濤看到一樁樁少年犯罪案,嚇得心驚肉跳,他主動向邱建軍認了錯。此后,危濤再也沒有去迪吧,而且到一家高級酒店當調酒師。
邱建軍的諄諄勸導,喚醒了一個又一個少年犯。失足青年李剛從農村到武漢打工,夢想過富裕生活的他,選擇了不勞而獲的歧路,因搶劫犯罪被判緩刑后,邱建軍對他說:“你是農民的兒子,你要靠自己辛勤勞動的雙手改變生活。”回到農村后,邱建軍從未間斷過對他的幫教。2004年5月17日一大早,李剛就背著一筐菜來到漢陽法院找到邱建軍,他說:“邱媽媽,我昨天就到法院來了,可您已經下班了。從門衛那里打聽到您住在王家灣附近,我就到王家灣找您,找到很晚很晚也沒找著,我就在附近的一個工地上睡了一晚上。今天一早我便又來到法院,可算找著您了。我是來給您送一點菜的,這可是我一瓢水一瓢水親手澆灌種出來的啊!”看著還沾著新鮮泥土的一筐新鮮菜,邱建軍的眼眶都濕潤了。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犯罪后,最痛心的莫過于他們的父母,望子成龍的希望成為泡影,為了使孩子能夠得到從輕或減輕的處罰,他們千方百計找關系、托熟人請審判人員,甚至不惜花費大量的財物、金錢來為案子奔波。邱建軍也碰到過各式各樣的送禮人,他們有的是求情,有的確實是出于真心感謝。面對這些請吃送禮者,她都一一地謝絕,并告訴他們,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挽救失足少年也是她自己的責任,如果為救助這些失足少年而接受吃請或禮品,不但會給這些失足少年的心靈留下陰影,自己也會因此而喪失教育孩子們的資格。
幾年來,邱建軍對失足少年的幫教成功率達到98%,收到當事人的感謝信100多封,牌匾、錦旗40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