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為這個武漢科學家追記一等功
據新華社消息,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簽署通令,給4個單位、15名個人記功。15名個人中,海軍工程大學艦船工程系艦船性能教研室原教授董文才被追記一等功。

董文才生前帶領學生做實驗。來源:中國軍網
他是海軍工程大學艦船工程系艦船性能教研室原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艦船水動力領域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工信部船舶高新技術項目、總裝探索研究重大項目等重點項目30余項。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這位1967年10月出生的武漢人在今年1月永遠離開了我們。
去世半年后,習近平為何要給他追記一等功?
他向上天再借15年
2013年10月25日深夜,董文才帶著博士生姚朝幫和學者們探討第二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戰略研究研討會的匯報材料。墻上的時鐘已經指向了零點。專家們興奮地討論著,只有姚朝幫知道,導師就在當天上午剛剛拿到肺癌晚期診斷書。
10月25日一大早,他像往常一樣給本科生上完課,才去醫院取診斷通知書。“肺腺癌晚期”“最多還有四個月”,這一紙診斷從天而降,家人、領導、同事、學生,一時間都懵了,根本回不過神。可他當天下午就按原計劃登上了飛往大連的航班。
經過短暫的調整,董文才迅速地鎮靜下來,開始思考接下來該怎么辦:15天前主持的重大項目“新型快速作戰平臺”的演示剛剛完成,成果轉化亟待啟動;多功能拖曳水池剛剛完成1期申報,后續建設迫在眉睫;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速艇氣層減阻技術”研究,相關專著急需出版;在讀的霍聰、肖汶斌、鄧磊等9名研究生剛剛起步,還需要悉心培養指導……
“還有這么多事情等著我去做,我不能就此止步!”26日返校后,董文才把“最多還有四個月”的死亡通牒拋在一邊,在辦公桌前平靜地寫下“向天再借十五年”,正式啟動了人生的正計時。
如果不做事兒,活著就沒意義
董文才一邊積極配合醫院治療,與病魔抗爭爭取時間,一邊爭分奪秒地繼續科研攻關,培養學生。
此后2年多的時間里,醫院先后3次下達病危通知書,甚至認為已無治療必要,可他決不放棄,通過學習和查找資料,給自己制定治療方案,嘗試各種新的治療方法,竟然一次次奇跡般地與死神擦肩而過。只要是身體稍有好轉,他都要堅持返回教研室、實驗室,在生命嚴重透支的情況下,他以超人的毅力,堅守崗位。
2015年10月,董文才出現在“新型深V船降阻節能技術研究”項目答辯現場,臉色略顯蒼白,目光卻炯炯有神。雖然身體狀態并不好,但在答辯這個關鍵時刻,他不顧身邊所有人的阻攔,堅持親自上。
答辯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情,面對軍隊頂尖專家的提問,需要集中精力思考,回答過程中還容易興奮。然而,董文才在臺上一氣呵成,不用現看書,不用現查資料,所有的數據都非常清晰,回答準確到位,答辯排名靠前。
該校馬偉明院士聽聞此事卻著急了:“都病成這樣了,怎么還讓他出差干活!他目前的任務就是把病養好。”
“這個項目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每一個數據、每一個成果,都是他一步一個腳印拼來的,他再三要求自己來,攔也攔不住。”艦船工程系王威主任解釋道,“他就跟我說了一句,他要是不做這些事情,他活著就沒什么意思。”
10年硬骨頭他3個月啃下
2009年,某新型艦完成方案設計,準備轉入技術設計,航速達不到研制目標,如果不降低標準,就將直接影響到艦艇的按期列裝。面對這一橫亙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董文才冷靜分析了原船型方案后,拍著胸脯向上級領導請纓:“這個任務,我能完成,達到減阻目標沒問題。”
9條模型,11個方案,上千條曲線……董文才一頭扎進項目里,帶領團隊進行了夜以繼日的攻關。短短3個月,他們硬是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雖然他的團隊攻克這個項目僅僅用了3個月時間,然而,董文才的同事計算過,取得這樣的成績所需的知識貯備和研究準備時間,至少10年。
他的病肯定是累出來的
“我向往淡泊艱辛的科研生活,我尊重所有為我國科研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們,希望有一日我能成為其中的一員。”1989年,董文才報考原海軍工程學院(海軍工程大學前身)碩士研究生時曾許下獻身科研事業的愿望。他多次謝絕地方高校的高薪聘請,放棄優厚的待遇條件和工作環境,23年矢志科技強軍。
“董文才不抽煙不喝酒,他的病肯定是累出來的。”我國著名船舶結構力學專家、90多歲的郭日修教授在病床上聽聞愛徒的病情,心中十分焦急,2016年元旦前夕,專門托人送去一箱蘋果和營養品,“希望他平平安安”,表達對他的慰問和牽掛。
病床上堅持為學生改論文

董文才(左三)在醫院期間與學生交流。劉薇攝
“我的論文是導師在病床上改出來的。”碩士研究生鄧磊這樣說。
去年9月下旬,董文才病情惡化住進了廣州軍區總醫院。這時,鄧磊的一篇論文遇到了瓶頸。董文才知道后,讓鄧磊帶上論文立刻到醫院找他。那天,董文才的手臂插著導管,咳嗽嚴重。他不顧醫生“噤聲”的反復囑咐,一邊咳嗽一邊指導,斷斷續續講了近一個小時。
晚上8點多,已經返校的鄧磊接到導師的電話。一陣劇烈的咳嗽聲之后,董文才緩了好大一會兒,才用虛弱的聲音告訴他這條船特有的反常現象在哪里,一定要重點分析。原來,鄧磊走后,董文才又把論文仔仔細細看了兩遍,發現了一個漏講的問題趕緊撥通了電話。
“都說兒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可董文才把學生看得比他親生兒子還重。他只要有一絲力氣都要用在學生身上。”董文才的愛人曾這樣說。
患病后,董文才一邊積極地與癌魔抗爭爭取時間,一邊爭分奪秒地培養學生。每次住院他都讓護士專門在床前加一張書桌,把病房當辦公室,期間指導了2名博士、8名碩士畢業論文的撰寫和修改,把自己的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學生,讓事業在學生身上得以延續。
近平簽署通令給4個單位、15名個人記功
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簽署通令,給4個單位、15名個人記功。
給在完成任務中作出突出貢獻的66114部隊記一等功,給在戰斗力建設中取得突出成績的91515部隊、94669部隊、96261部隊記二等功。
給63620部隊一室研究員陳德明記一等功,給海軍工程大學艦船工程系艦船性能教研室原教授董文才、61786部隊原研究員方平追記一等功。
給海軍工程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指揮信息系統工程教研室教授李敬輝,海軍工程大學訓練部模擬仿真中心教授張曉峰,海軍航空工程學院信息融合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王國宏,92857部隊副部隊長、研究員莊亞平,92537部隊某室研究員王虹斌,空軍工程大學科研部裝備發展與運用研究中心教授柏鵬,95899部隊某所高級工程師侯建,空軍空降兵學院空降作戰研究所教授張道熾,96658部隊203分隊研究員楊光松,96658部隊204分隊研究員陳曉峰,61486部隊21分隊研究員孫正明,原沈陽軍區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韓雅玲記三等功。

1967年10月出生,湖北武漢人,海軍工程大學艦船工程系艦船性能教研室原教授、博士生導師
科研成果
長期從事艦船水動力領域研究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
工信部船舶高新技術項目
總裝探索研究重大項目等重點項目30余項
被SCI、EI收錄論文30多篇
先后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
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
國家發明專利4項
被評為海軍優秀共產黨員、海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
教書育人
先后承擔《艦船操縱與耐波》等
10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
培養博士、碩士27名
指導完成的學位論文獲全軍優秀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各1篇
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
湖北省優秀碩士、學士學位論文各3篇
被評為全軍優秀博士、碩士論文指導教師
榮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