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院應詢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 游勸榮院長:進一步提高保護和服務市場主體的能力與水平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提高司法審判和執行效率,防止因訴訟拖延影響企業生產經營。”有市場主體反映,有的地方法院存在涉企案件辦理效率不高,有的涉企案件久拖不結、執行不暢,增加了企業訴累,消耗了企業精力。
“請問省高院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有哪些具體有效措施?還有民營企業反映,對非公有產權保護弱于對公有特別是國有產權保護,如在執行中存在超范圍、超標查封、扣押、凍結民營企業財產的問題,請問省高院,將采取哪些措施依法平等保護中小民營企業的產權和合法權益?”
9月28日上午,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聚焦法治化營商環境”進行專題詢問,省人大監察司法委員會委員趙紅梅詢問省法院。省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游勸榮現場應詢。此前,本次常委會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省法院關于加強市場主體司法保護和服務情況的報告。
“辦案效率不高,這是目前我們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地方還特別嚴重。有些案件一拖幾年,甚至更長時間,有的拖疲、拖垮、拖死了企業。辦案效率不高,既增加了企業的訴訟成本,又影響企業發展,還會產生司法腐敗。”游勸榮回答道,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實事求是地說也有一些客觀原因,但是我們省法院黨組更傾向于從主觀上、從自身工作當中找原因:一是法院干警的發展意識不強,服務精神和責任心不強,不懂經濟不懂經營不懂企業,也不懂企業家,不能進行換位思考,不能站在企業和企業家的角度思考問題,服務營商環境、服務企業的自覺性不足。二是制度問題。相關制度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存在“牛欄關貓”現象,制度的配套銜接也不夠,整體功能效果不佳。
游勸榮說,有鑒于此,省法院黨組準備采取以下六個方面的措施改進工作:
一是加強學習,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通過學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論,既學宏觀經濟知識也學微觀經濟運行。讓法官們學會用經濟學的方法來考慮法律問題,從微觀經濟運行也就是從企業家的角度來看案件,克服就案辦案、機械辦案。
二是是狠抓制度的執行,讓制度長出牙齒。認真落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規范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重點加強對延長審限、扣除審限、中止審理等流程節點的全面管控,有效控制民商事案件休庭、延期審理的次數、時間間隔等。今年8月20日,省法院對轄區內超過一年以上未結訴訟案件較多的四個中院和一個專門法院主要負責人進行了公開約談。
三是通過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設來提高效率。大力推進網上立案,一、二審民商事案件、執行案件網上立案,實現跨域立案全覆蓋。推廣移動微法院平臺、“網上開庭”、“網上繳費退費”、“收轉發e中心”,實現立案、繳費、提交材料、庭審等全部訴訟流程在網上完成,為民營企業提供足不出戶的“一站式”訴訟服務。
四是提升民商事糾紛多元化解力度。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全面推進和解、調解、仲裁、速裁工作,完善訴訟與仲裁、調解、公證有機銜接,推動落實民商事糾紛訴調對接機制,充分利用專業組織、行業協會力量,實現矛盾糾紛專業化分類處理,促進更多的糾紛解決在訴前。
五是大力開展執行攻堅。出臺《關于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執行工作指引(試行)》,聚焦“久拖不執、久執不結”的頑疾,切實推動一批“老大難”執行案件的清理。省法院執行局把全省70余件超過3年未執結的案件全部拿在手上,實行掛圖作戰,逐一清零。
六是科學調配力量,切實解決一些法院嚴重存在的案多人少的問題。通過在全省范圍內調配員額法官,緩解案多人少的壓力,提高辦案效率。
針對“采取哪些措施依法平等保護中小民營企業的產權和合法權益?”的問題,游勸榮回答道:“省法院最近出臺了《關于推動審判工作科學發展 為湖北加快建成支點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提出對民營企業進行差異化和傾斜保護,通過對民營企業特別保護來實現對民營企業實質上的平等保護。”具體舉措包括:
一是通過學習,徹底解放思想。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兩個毫不動搖”和“三個沒有變”,準確把握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措施,在審判和執行工作中要始終堅持依法保護、平等保護、全面保護、實質保護、及時保護等理念。
二是加強民營企業的刑事政策保護。堅持罪刑法定原則,嚴格區分罪與非罪、犯罪與行政違法、犯罪與民商事糾紛。依法審慎對待和處理民營企業基于歷史原因而產生的法律問題;依法審慎對待和處理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融資活動中的創新性行為。嚴格堅持法律標準,嚴格區分合法財產和違法所得、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涉案人員個人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
三是對涉案民營企業家人身權,特別是人身自由權利加以特別保護。落實《關于規范涉企刑事案件審判服務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指引(試行)》,把好刑事案件入罪關口,加強羈押必要性審查,擴大非羈押性強制措施的適用,降低審前羈押率,擴大非羈押性刑罰及執行方法的運用。嚴格落實審限制度,堅決解決涉企刑事案件久審不決、超期羈押等問題。
四是嚴格實施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從立案、保全、審理、執行、司法公開和審限管理等各環節對涉案企業生產經營可能受到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處置。根據評估結果選擇恰當的審判執行時機和司法手段方式,努力把司法辦案對涉案企業生產經營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通過將此項制度案件化、程序化、信息化,用這種嚴格的制度約束和公開的監督來形成倒逼機制。
五是與工商聯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絡和協調機制。認真落實省法院和省工商聯聯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建立完善人民法院與工商聯常態化規范化溝通協作機制的意見》,建立省法院與省工商聯常態化聯席會議制度,推動全省三級法院和工商聯層層聯動,完善溝通聯絡、訴調對接、聯合調研、聯合普法、數據共享等聯動協作機制。與工商聯一起會商涉民營企業的個案的依法處理,聽取民營企業的意見,保證案件公正處理,切實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聯合各級工商聯推薦民營企業家或民營企業工作人員擔任人民陪審員,參與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加大對企業家的法治宣傳和培訓力度,提高企業家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在法院開放日活動中邀請民營企業家和商會負責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加深他們對人民法院工作的了解、支持和監督。
六是省法院黨組始終為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干警撐腰。為那些秉持“親清政商關系”,敢于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敢于站出來說話,站出來做事的法院干警做堅強后盾,為擔責者擔責。
針對此次省人大專題詢問,游勸榮說:“對法院開展專題詢問,是省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豐富監督形式、提高監督質量的創新舉措,也是法院全面審視自身工作、加強民意溝通、爭取理解支持的良好機會。對委員們在專題詢問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省法院將全面梳理,認真研究,及時改進,努力讓荊楚大地的審判工作成為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標志。”
據了解,2021年上半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724466件,結案461295件,較2019年同期分別上升28.05%和31.29%。全力服務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提升年”活動,提出20項具體舉措,全面推進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案件化、程序化、規范化、信息化,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妨害企業生產經營等犯罪,服務重點項目建設,審結相關案件957件;對審判階段在押的企業經營者及時開展羈押必要性審查,依法變更強制措施47人,對3名涉案企業經營者依法宣告無罪,1起案件入選“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保護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典型案例”;探索被訴行政行為影響營商環境評估辦法,推動“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解決。開展涉企司法頑瘴痼疾專項整治。按照“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建設者,案案都是營商環境試金石”的要求,堅持刀刃向內,嚴肅清查“超標的查封扣押、久審不決、久拖不執行”等影響營商環境的26項突出問題,制定營商環境問題投訴聯動工作辦法,出臺法治化營商環境考核辦法和評分細則,對排名靠后的法院院長通報約談并視情問責。省法院召開2次新聞發布會,公布優化營商環境“紅黑榜”等典型案例24個,社會反響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