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以求 為民解憂
服務中心促發展
岑河法庭所轄范圍處在城鄉接合部,既有鄉村農業,又有城市工業。多年來,岑河法庭找準定位,努力拓寬服務領域,積極為轄區經濟發展提供優良的法律服務和司法保障。
許多農戶和企業因法律知識缺乏,在簽訂、履行合同時經常出現不規范、不合法的情況,為此,該庭便建立起聯系企業和農戶制度。法庭干警不定期上門提供法律服務,開展法制培訓,針對企業在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提出司法建議,工作得到了轄區鄉鎮和企業的支持、稱贊。
在全省開展的整治金融秩序、優化信用環境活動中,岑河法庭密切配合當地黨委政府,全員參戰,專門成立涉金融債務清收專班。經常深入到欠款戶和債務企業中宣講法律,解答咨詢,近兩年,共幫助金融單位清收債權800多萬元,有力維護了金融單位的合法權益。
沙市工業園區是沙市“工業興區”戰略中的“重頭戲”,同時也是荊州市市郊工業的走廊地帶。岑河法庭把服務工業園區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積極為地方政府獻計獻策,當好法律參謀,對入園企業發生的各種糾紛,做到快立案、快審結。兩年來,該法庭共審結沙市工業園區企業購銷、買賣、借貸等各類經濟糾紛45件,標的額近300萬元。
高效快捷重調解
轄區線長面廣,通訊交通條件不便,為了做到高效快捷辦案,他們采取坐堂審案和巡回審判相結合的辦法,盡可能地為當事人參與訴訟提供時間和地點上的便利。與此同時,他們把調解作為審理案件的主要手段,變過去以判決為主為現在的以調解為主。近兩年來,他們調解處理的民事糾紛案件占結案數的78.6%,大大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和人民法院的訴訟成本,緩和了雙方當事人的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今年3月5日,該庭受理了原告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沙市鋼管廠訴被告中國葛洲壩集團物資總公司、被告三峽實業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訴訟標的額137,900元,該案承辦法官楊森舫與書記員康叢林兩次赴宜昌,主持雙方當事人做調解工作。第二次到宜昌時,已過中午12時,他們不顧路途疲勞,中午不吃飯就主持雙方當事人調解,這種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動了被告方當事人,今年5月初,被告方就攜款到該法庭,及時結清了貨款。
注重庭外調解與庭審調解相結合,以情感化和依法裁判相結合是該庭審判工作的一大亮點。青年法官吳慶生在辦理原告王菊香訴被告魏祖洪離婚糾紛一案時,雙方當事人的11歲的女兒找到小吳,希望法官不讓自己的爸爸媽媽離婚。為了挽救這兩口子的婚姻,給孩子幼小心靈的慰籍,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和健康的成長環境。吳慶生在庭審前多次深入到這個家庭和田間地頭,與這兩口子交心談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做雙方的調解工作,最終使這兩口子和好如初,流下了感激的淚水,他們乖巧的女兒則見到小吳就喊“吳叔叔”,謝謝吳叔叔。
為使群眾糾紛早發現,早解決,岑河法庭與轄區黨委政府聯合建立了司法調解網絡。法庭主動承擔了對人民調解干部的培訓和指導,經常邀請調解干部參加庭審旁聽,提高調解干部素質。同時加強人民陪審員的業務培訓。在審理農村婚姻、贍養、人身損害賠償和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時,發揮人民陪審員了解農村實際情況,當地風俗民情等優勢,組織參與案件的審理,使調解、判決更貼近群眾,容易使當事人接受,取得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從而也加強了人民法庭與人民群眾的聯系。
規范管理保公正
為方便群眾訴訟,確保公正與效率,岑河法庭從立案到判決,建立了一系列的內部管理制度。
首先是建立了案件繁簡分流制度,探索制定了民事案件普通程序簡化審的操作規程。該庭針對當事人起訴的案件,實行繁簡分流,對事實清楚、爭議不大的案件,一律適用簡易程序,盡量縮短審理期限,盡快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糾紛,這類案件約占該庭全部案件的70%,對比較復雜的案件,雖然法律沒有規定一切案件都要進行證據交換,但在實踐中,該庭一律實行了庭前證據交換,歸納爭議的焦點,找準法律適用,抓住案件的核心問題加以解決。這種繁簡分流的做法,大大提高了該庭的辦案效率。
其次是實行一月一排查制度。為防止辦案人員因疏忽導致案件超審限,該庭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每月對即將到期的案件都提前半個月預警,督促案件承辦人加快辦案進度,防止超審限案件的發生。
再次是建立清理積案報告制度。該庭對積案實行登記掛牌,逐案分析超審限的原因,針對案件的不同情況,分別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做到責任到人,限時結案。針對極個別特別復雜的案件,動員全庭干警,發揚無私奉獻精神,打破常規,加班加點,突擊辦案,確保按期完成清理任務。通過清理積案行動,歷年積案全部清理完畢,該庭現無一積案存在。
四是規范審判行為。將爭創宗旨、目標、口號、監督電話等張貼上墻,同時為便于當事人訴訟,還將法庭規則、權利義務通知書、訴訟須知、舉證須知等公示上墻,提倡文明用語,禮貌接待,推行青年文明號服務卡,實行掛牌上崗。以“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這一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為突破口,大力開展便民、利民活動。堅持做到“三備”、“四心”:即備上一杯水、備上一張椅、備上一支筆、誠心接待、熱心服務、耐心傾聽、細心解答。堅持以全省法院系統“文明窗口單位”為標準,認真做好群眾來信來訪和案件審理工作。文明優質的服務,拉近了群眾與法院的距離。
便民利民暖民心
岑河法庭始終把便民利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針對轄區群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律知識缺乏,他們建立了“首問責任制”,只要有群眾來訪,就主動熱情接待。對來訪的農民提起訴訟的,審判人員當即記錄口頭起訴內容,并盡量依法采用簡易程序審理,減少他們來往奔波的勞頓。為切實解決群眾的來訪問題,他們設立了庭長接待日制度,接受來訪群眾的咨詢和投訴。
去年初,法院將國營沙市農場劃規該庭納入管轄后,案件管轄范圍擴大。為了方便群眾訴訟,免于遠途奔波,他們在離該農場較近的地方設立了立案接待點和審判庭。為了將矛盾化解在基層,他們堅持“有事就在法庭辦,無事就到轄區轉”,對有典型意義的案件就地開庭,教育一片。簡易案件就地調解,就地化解矛盾和糾紛。他們對弱勢群體的當事人一律提供法律救助,近兩年來,共減緩免訴訟費達3萬多元。
樁樁暖心事,深深愛民情。一件件小事反映了岑河法庭公正文明的司法形象和司法為民的情結,真正做到了從群眾滿意的地方做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切實反映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以實際行動踐行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諾言。
作者單位: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