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辦鐵案的女法官
——記全國法院辦案標兵李娟二、三事
湖北法院網訊(作者:唐業繼 編審:程勇)她,高擎公平正義之劍,近4年結案1050件,無一發回重審和改判,成為全區、全市、全省、全國法院辦案一線的排頭兵,今年2月,她被評為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她就是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李娟。
(一)
2011年7月,她承辦了社會廣泛關注的卿龍集團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被告單位卿龍集團為解決資金需求,向社會公眾非法集資1.27億元,造成直接損失5千多萬元,涉案被告人14名,被害人600余人。
面對情緒激動的被害人,李娟一方面耐心地向被害人代表挨個解釋,“法院要根據案情和法律規定來判定被告人構成什么罪,目前公安機關正在全力追繳贓款,法院一定會在法定期限內審結此案?!贝韨兟犃寺畔滦膩?,等待著法院的判決。另一方面日夜加班加點。面對檢察院移送過來的如小山般70余本案卷,她一一查明犯罪事實,分析每一名被告人在該案中所起的作用和造成的損失;為了幫被害人盡量挽回損失,她先后提審被告人十余次,要求他們認識問題主動退贓,換取從寬處理,一個個談下來,最終14名被告人中有13人主動退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她僅用一個半月就審結了該案,受害人、被告人都對判決結果心服口服,一名被單處罰金的被告人感激地說:“我既是被告人又是受害人,我把家里的錢都投進去了,追不回來,聽了李法官的話,我婆婆把家里的豬和牛都賣了,就想要我得到寬大處理,真謝謝李法官公正處理”。被害人代表也打來電話,對法院及時公正判決表示贊賞。
(二)
刑事審判庭的同事們稱李娟是“溫情法官”,這一名號是從她幫助一位拾荒老人得來的,她從一起普通的盜竊案中,用真情幫助了一位拾荒老人。2008年冬天,因兒子盜竊被抓,一位70多歲的以拾荒為生的老太太從鄂州趕至武漢,等候開庭。那天,天氣寒冷,老人衣著單薄,稱頭一天晚上坐便車就到了武漢,在關山一加油站坐了一晚上,天亮就從加油站走到了法院。李娟得知后,忙拿出一百元錢,讓老人買點吃的,并安排老人在會議室休息。老人很關心兒子的情況,纏著法官嘮叨了整個下午,李娟不僅沒有厭煩情緒,還利用這個機會給老人講道理,講法律,增進她對案件審理的認同。開庭后,老人也對案件審理表示認同。這位老人回家后,多次給李娟打電話,稱要把自己家喂養的雞送過來表示感謝,但被李娟拒絕。
(三)
“如果案子快到期限還沒有結或出了紕漏,我會連覺都睡不著,整天惦記著怎么把案件辦好。”這是李娟接受湖北公共頻道“新聞全天候”記者采訪時說的很樸實卻很真實的一句話。刑事案件數量多,審限短。每逢春節、國慶節等長假,為確保法定期限內結案,李娟往往僅用一天的時間閱完簡易程序案卷后,次日便帶上書記員一起到看守所開庭,當庭宣判后再趕制法律文書送達給當事人。這樣,簡單案件從開庭到結案,僅用2天時間。
作為刑事審判庭的業務骨干,她常常犧牲休息時間,“5+2”、“白+黑”加班加點,有時帶病堅持每天上午開庭,下午再去醫院打點滴,從來沒有耽誤過案件的審理。近三年,她的平均辦案數量達250件以上,連續三年位列洪山法院法官個人結案數的前三甲。去年8月份政法系統會戰中,刑事審判庭僅一個月審結刑事案件160余件,她單獨或參與審判案件占一半以上,在最高法院兩評查活動中她主持的庭審活動獲得最高法院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