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院用“五招”呵護營商環境 為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
在湖北省武漢市,有一條路名為“公正路”,據說它的得名是由于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就坐落在這條路上。近年來,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入貫徹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改善營商環境的精神,在整治頑瘴固疾,改善營商環境方面,湖北省高院多管齊下、抓鐵留痕,在司法領域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為此,湖北省高院院長游勸榮帶領班子成員和審判、執行方面的專業庭長,多次走訪企業、商會以及為企業服務的相關部門,聽取他們對法院工作的意見,讓法官親身實地地感受、了解市場和經濟運行的規律,從而樹立當好“法治店小二”的服務意識。
優化市場服務意識。湖北省法院系統牢固樹立“案案都是營商環境試金石”的理念,堅持從“服務企業平穩運行、保護企業健康發展”的角度考量案件處理,通過公正裁判,依法保護市場主體。同時為了檢測法院是否樹立自覺意識,還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出臺湖北省法院系統優化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考核辦法,建立營商環境問題投訴聯動工作機制,對排名靠后的法院院長通報約談。在一系列舉措之下,2020年全省法院辦案效率得到較大提升,民商事一審、二審、再審案件平均審理時間同比分別縮短15.09%、5.01%和4.21%。
完善司法保護機制。湖北省高院一直堅持審慎謙抑、理性平和、寬嚴有度的司法理念,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民事責任與刑事責任,堅決避免“辦一個案件、垮一個企業、跑一批企業家”。其先后對涉案企業經營者依法變更強制措施47人、依法宣告無罪3人,1起案件入選“人民法院保護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典型案例”。
解決涉企案件難題。湖北省高院這些年一直推動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近兩年共發文14件,力圖為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據湖北省高院民事審判第二庭副庭長夏勇介紹,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由湖北省高院獨創,在全國法院是首例。該制度要求法院機關在辦理涉企案件時,要在立案、保全、審理、執行、司法公開和審限管理等各環節對涉案企業生產經營可能受到的影響進行分析、評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處置。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盡可能減少司法對民營企業的負面影響。該項制度也被評為湖北省2020年度法治化營商環境創新案例和社會治理創新十佳案例。
落實紓困惠企政策。為盡最大可能讓更多市場主體留下來、活下去,在疫情最吃勁的時候,湖北省高院提出了服務復工復產的27項司法措施和62條涉疫糾紛案件處理工作指引,共妥善處理因疫情引發的合同履行、債務償還、租金交付、勞動爭議等糾紛案件139336件。對于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的案件,全省法院系統成立專項行動小組,通過執行和解、分期履行幫助困難企業盤活資產,實現多方共贏。執結案件948724件,執行到位金額3682.25億元,連續兩年有案件入選全國法院十大執行案件。此外,對于瀕臨破產的企業,全省法院堅持“多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原則,在湖北全省13個市州建立企業破產處置府院聯動機制,審理破產清算案件435件,重整企業78家。
推動主體改革發展。為保護企業自主創新,湖北省高院推動設立武漢知識產權法院,并加大對“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以及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共審結知識產權案件65484件。此外,湖北省高院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審判導向,審結企業借貸、證券保險等糾紛案件21543件;執結涉金融案件69806件,執行到位197.79億元,積極防范化解企業金融風險。
湖北省高院主要負責同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步全省法院系統將繼續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湖北省委工作要求,推進理念、思路、作風全面轉變,全力以赴優化服務,千方百計助企發展,當好司法“店小二”,努力為湖北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