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辦案質效 傳遞司法“溫度”
——十堰法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側記
“務必確保此次強制執行行動規范高效,保障執行方合法權益!”近日,10多名執行法官、司法警察從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出發,來到茅箭區東城經濟開發區陳羅村二組一被執行人廠房內,開展強制清場行動,騰退廠房約5000平方米。
此次專項執行行動,是十堰法院解決廠房騰退難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紓困解難,服務保障營商環境的一場有力實踐,也是以執行攻堅“硬舉措”優化營商“軟環境”的系列舉措之一。
新時期新使命。十堰法院高度重視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以各類市場主體的多元需求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在立案、審判、執行及延伸司法職能方面持續發力,以高質量的司法服務,不斷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擦亮營商環境“法治名片”,全力奏響優化法治營商環境的司法“最強音”。
高效快速化解
搭建涉企案件“快車道”
“真快!”去年9月,茅箭區人民法院對一起標的360余萬元的涉企案件當場立案并現場調解,僅用1小時就調解結案,得到當事人好評。這一辦案速度刷新了“標紅走綠173045辦案機制”下辦結案件的記錄。
“標紅走綠173045機制”是十堰法院針對涉企民事案件創新的服務舉措之一。通過對涉企案件首頁作“優先辦理”紅章標記,經由全市兩級法院組建涉企案件專業合議庭綠色通道,從而實現“優先立案、優先送達、優先調解、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可有效提升辦案效率,降低企業訴累。依托這一機制,全市涉企案件可實現“1日立案,7日開庭、30日審結、45日執結”。
為不斷提高涉企案件辦案質效,十堰法院積極提升“智慧法院”應用水平,推行跨域立案、網上立案、電子送達、互聯網開庭、移動微法院等便利訴訟的“隔空辦案”舉措,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全流程集約化、智能化案卷管理為目標的“收轉發 e中心”,實現“收轉發”流程智能化管理和“審送分離”業務模式。不斷完善以電子卷宗為紐帶的信息化建設,縮短辦案周期,降低訴訟成本,提高司法服務水平。今年以來,電子送達30212件,市中級人民法院電子送達率92.35%。
深化府院聯動
打好破產審判“組合拳”
借助府院聯動機制,創新使用“預重整”模式,僅用32天時間高效幫助上市公司華昌達擺脫近20億元債務糾紛并重獲新生。今年8月中旬,市中級人民法院運用司法重整方式幫助困難企業涅槃重生的案件在省級媒體報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破產案件的辦理質量是法治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評價指標。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十堰中院創新破產審判機制,積極探索“危困企業預重整拯救”機制。系統化運用訴源治理、預重整、預重整轉重整、庭外重組等方式,拯救危困企業。
今年,十堰中院積極深入推進“執轉破”工作,與全省14家中級人民法院簽訂《破產案件合作備忘錄》,成功搭建十堰市破產管理人協會1.0版本管理平臺,實現資產交易可視化、資產管理進度化、資產交易平臺網絡化、交易數據公開透明化。先后順利協助恒大城、十堰紫氣凌辰等企業融資超3億元,服務全市“保交樓”工作大局。
樹牢審慎理念
傳遞司法溫暖護企情
依法審慎、善意文明,這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各地法院采取強制措施、開展執行工作提出的一貫要求。十堰法院牢固樹立審慎理念,堅決依法審慎采取強制措施,保障企業正常經營管理;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依法平等保護中外投資者合法權益,彰顯司法溫度。
大力推行涉企評估,注重司法效果。制定相關評估工作細則,將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工作貫穿案件審理的全周期,力求做到凡決策必評估。在案件管理系統中強制嵌入《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表》,將經濟影響評估作為涉企案件審限變更、“簡轉普”流程和案件報結等重要節點的前置程序,實現流程節點管理,確保涉企案件必評估、評估內容必留痕。
推行良法善治,靈活善意執行。對涉企案件依法慎用強制執行措施,嚴禁超標的、超范圍查封扣押凍結財產,還細化信用懲戒,暢通修復途徑,在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
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優”無止境。下一步,面對新階段、新挑戰,市中級人民法院將立足工作實際,錨定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不斷優化司法服務舉措,創新涉企辦案模式,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和成效繼續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十堰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