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當土家山寨的“公平守護神”
去年11月24日,《宜昌日報》頭版頭條以“不愧青天”為題,報道了他扎根基層從事審判工作27年,審結各類案件1800余件,接觸當事人上萬人,但無一例錯案,無一起司法不公、執法不廉舉報,調解結案率高達70%的先進事跡,宜昌社會各界反響熱烈,在全市廣大法院干警中也引起了強烈共鳴。今年3月20日,《湖北日報》在頭版的顯著位置也以“土家山寨一桿秤”為題,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覃發國同志在最基層、最艱苦、最平凡的審判工作崗位上創造出了這一系列不平凡的工作業績,成為全省法院系統廣大法官的杰出代表。日前,他被省高院表彰為2004年度“全省優秀法官”,并被省法院榮記個人一等功。
一、不怕艱苦,甘于清貧,扎根基層20余年無怨無悔,甘當土家山寨的“公平守護神”
覃發國同志長期工作的榔坪法庭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最偏遠的一個派出法庭,地處宜昌的“西大門”,轄區內山大人稀,交通極為不便,下鄉辦案,多為步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自然條件就是與山區縣的派出法庭相比也是最艱苦的,另外,榔坪鎮濱臨318國道,是“上川下廣”的重要通道,社情較為復雜,矛盾容易激化,因而各類案件的辦理難度也相應較大,有老百姓戲稱,榔坪鎮是一個“山惡、水惡、人惡,就連喂的狗也惡”的地方。
作為一名山區基層法庭的法官,常年面對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辦案過程中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是家常便飯,有時,在執法過程中,面對法律意識淡薄的“惡”人,時常還有生命危險。2000年10月,覃發國同志在賀家坪鎮白沙驛村執行一起債務糾紛案時,被執行人的妻子和親戚手拿兩把砍骨刀邊辱罵邊威脅,拒絕執行,還將一名女法官踢倒在稻田里,同時也抓走了執行卷宗,面對生死險境,覃發國同志趁當事人情緒松懈,不顧生命危險,閃電般沖上去將對方制住,奪下了兩把大刀,順利化險為夷,后來,將二人依法進行了司法拘留。覃發國臨危不懼的故事,一時在土家山寨被傳為佳話。
在艱苦的自然環境和工作環境面前,覃發國同志從不退縮,從1985年起,自覺接受組織安排調到榔坪法庭工作,一干就20年,當年的“小覃”彈指一揮間已經成了長陽法院基層法庭工作時間最長的一名“老法庭”。有人曾問起過他,在一個這么“惡”的地方工作了快一輩子,想沒想過調到縣院機關或者條件相對較好一點的鄉鎮?他坦言道,人往高處走,要說沒有這個想法也是假的,榔坪雖然條件差,但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對這里的山山溝溝,村村寨寨我都熟悉,而且時間越長,感情越深,另外,我的家屬就是個農村婦女,沒什么文化和專長,如果調動起來,肯定又要給組織上添麻煩,所以也就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覃發國的家庭是一個典型的半邊戶,妻子在家務農,體弱多病,兩個子女雖已長大成人,但大女兒在外地打工,小兒子在家務農,經濟收入非常拮據。他的家雖然在當地,但是離鎮上也還有20多公里山路,農忙時節,他常常在工作之余還要回家務農,往返奔波,異常辛苦。覃發國說:“我在基層工作這幾十年,家庭負擔再重,工作中再苦再累,哪怕受氣挨打,甚至死,我都不怕,但法大于天,誰也別想捅個窟窿!”
正是靠著這種不怕艱苦,甘于清貧的精神,他立足大山,扎根基層,情系人民,用自己20年的實際行動履行了“忠于黨和人民,維護法律尊嚴”的法官誓言,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被親切地稱為土家山寨的“公平守護神”。
二、牢記宗旨,公正司法,做司法為民的忠實實踐者,始終堅持“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
覃發國同志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長期工作的對象也主要是農民,與當地群眾建立起了深厚、密切的血肉聯系,他深深知曉基層群眾對公平與正義的渴求。他說,基層的老百姓不到萬不得已一般是不會主動打官司的,他們的困難和矛盾往往都是經過村、組和政府多次處理,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才抱著最后一線希望到法庭求助的,我們決不能讓群眾在這“最后一道防線”上失望。正是懷著強烈的為民情結和維護司法公正的責任感,在27年的審判實踐中,他始終堅持“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辦”,自覺抵制來自各方面的干擾,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努力追求司法公正。
1998年8月,他審理一起因觸電身亡引起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原告是茶園村一個窮得丁當響的農民,而被告是縣郵電局、縣電信局、鎮電管站和關口埡村委會,在當地群眾看來,四個被告是有權、有勢、有錢的單位,原告勝訴把握可能不會太大。審理過程中,果然干擾很大,被告單位不斷請人打招呼,懇求“多加關照”,有的是他的老領導,有的是他多年的好朋友,但是覃發國同志始終堅持不為所動。開庭后,他三次到茶園村實地調查、勘驗,找知情人了解案情,在查清事實和分清責任的基礎上,最后依法判決四名被告分別承擔賠償責任。宣判后,被告方雖有不滿,但認為輸得心服口服,并沒有提出上訴。此案的公正處理在當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不少干部群眾說:“老覃真是一個寧可得罪人,也不得罪法的好法官”。
基層法庭的案件以婚姻家庭糾紛、山林土地糾紛和人身損害賠償三大類為主,這些案件事情雖不大,但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處理不好還容易轉化為刑事案件,影響一方安定。為了最大限度地消化矛盾,定紛止爭,覃發國在審判實踐中始終堅持多調少判,27年來,他所辦理的各類案件調解結案率高達70%,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不留隱患”。關口埡村的一對年輕夫妻因家庭瑣事,發生矛盾,經常打鬧,96年下半年,有一次女方被打得遍體鱗傷,找到法庭要求離婚。覃發國在了解情況后,按常規對雙方進行了勸導和教育,在多次調解后,雙方愿意和好。但他細心地發現,女方與男方的家人和親屬之間的矛盾也比較深,如果不及時處理,很有可能又導致夫妻雙方重新發生矛盾,要把這個案子徹底解決好,決不能就案辦案,所以,他當即決定隨夫妻一道回家,馬上召集家人和男方的主要親屬開家庭會議,在他的主持下,女方與男方的家人和親屬進行了坦誠地溝通,最后冰釋前嫌,重歸于好,小兩口至今和睦相處,幸福美滿。
近兩年,隨著宜萬鐵路、滬蓉高速、西氣東輸等重大工程在榔坪鎮境內開工建設,外來的流動人員陡增,案件的辦理難度相應增大,對法庭的辦案效率、工作作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這一現狀,覃發國總是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幫人民群眾之所需,對涉及外來人員的案件,無論是上班時間還是休息時間,堅持隨到隨辦,毫不拖延,以免錯過最佳的辦案時機。
去年上半年,在榔坪鎮境內天燃氣管道施工的一對大慶夫婦,乘車購物途中,在318國道被松滋市一個體司機開車撞傷,妻子輕傷,為10級傷殘,丈夫輕微傷,經當地交警部門認定個體司機負全部責任,但是有關賠償問題交警部門調解未成。有一天,這對外地的夫婦發現該肇事車輛又來到榔坪鎮拉煤,萬般無奈,有人建議他們找法庭申請訴前財產保全,當時已是晚上8點多鐘,覃發國同志接待他們后,經過初步調查,立即起草制作了訴訟保全法律文書,與庭內其他同志一道迅速趕到停車場扣押了該肇事車輛,該案辦完已是夜晚11點多鐘。后來,這起案件得以順利審理執結。事后,這對大慶夫婦當著老覃的面激動地連說了“三個沒想到”,一是對外地人能這樣地受到平等保護沒想到,二是法官有如此雷厲風行,急當事之所急的作風他們沒想到,三是法官能這樣關心弱勢群體,真正司法為民他們沒想到。
三、刻苦學習,勤于鉆研,“不怕知識多,就怕知識少”,爭做不斷提高司法能力的先行者
要真正實現司法公正,僅僅靠法官強烈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需要有較強的職業水平和司法能力,這既是審判工作的客觀規律,也是覃發國同志從事審判工作27年來無一錯案的另一條“秘訣”。
覃發國同志由于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多,他排行老大,所以,初中沒有畢業就輟學在家,幫助父母務農,減輕家庭負擔。自從77年成為一名人民法官后,他明顯感到了自己文化程度已遠遠不能適應審判工作的需要。因此,學習成了他近三十年來最主要的業余生活,利用各種機會擠出時間充實自己,學政治、學業務、學文化,用他自己話說,“干法官這一行不怕知識多,就怕知識少”。
1995年9月,46歲的他積極報考參加了全國法院干部業余法律大學法律專業證書的學習。不巧的是,由于家里的房子年久失修,急需進行改造,原本是計劃當月完工,但與參加學習時間上發生沖突,為了好好把握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他果斷決定將施工推遲,以學習為重。說起老覃的這段學習經歷,他的同班同學們還常談到他創下了幾個全班紀錄,一個是年齡最大,二是學歷最低,他是通過黨校補習才取得的高中文憑,三是學習最認真。覃發國因為平時在法庭工作較忙,往往利用節假日回家休息的時間來學習。但是,老覃因為人緣好,熱心腸,村里的群眾知道他回家后,總是不停地有人來找反映問題、了解形勢或是咨詢法律問題,難得閑下來,為了沉下心來學習,他最后想了個不得已的苦辦法,讓妻子把他關在屋中,將大門上鎖,讓村里的人誤認為他不在家,以此來保證學習時間,提高學習質量。經過二年的苦讀,他圓滿地完成了10門課程的學習,最終取得了最高法院頒發的專業證書。
除了充分利用各種學習培訓機會外,他還始終堅持邊干邊學,邊學邊干,沒有老師,法院的同事就是他不恥下問的對象,沒有教材,他就將《人民法院報》刊登的案例分析剪貼下來,裝訂成冊,消化吸收,指導實踐。去年5月,覃發國同志積極參加了全市法院民商事優秀裁判文書的競賽活動,他制作的(2003)長民初字第670號民事判決書榮獲三等獎,也是整個長陽法院唯一的一篇獲獎文書。當評委們在贊嘆這份文書用語精煉、準確,分析說理透徹、清晰時,又怎么能想象這份優秀文書竟然出自一位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基層法官之手呢?
覃發國同志正是靠著這種永不知足、銳意進取的求知欲望和拼博精神,不斷充實法律知識,提高司法水平,在全面推進法官職業化,大力加強司法能力建設的歷史洪流中,被同事和群眾們譽為一名永不落伍、與時俱進的“先行者”。
四、淡泊名利,清正廉潔,“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永葆共產黨人和人民法官的革命本色
覃發國同志在審判工作和庭領導崗位上數十年,手握審判權,面對各種誘惑,始終能做到嚴格自律,清正廉潔,創造了27年無一起不廉舉報、無一起違紀行為的品行紀錄。“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這覃發國同志常掛在嘴邊,放在心上的一句話,他時常用這句話警省自己,教育家人和年輕同事。
2002年3月,覃發國因連續加班審結了5起案件過度勞累回家休息,一位名叫覃發遠的當事人聽說后,執意要去看望他。原來,不久前,老覃在審理其與他人的一起借款糾紛時,置重病的妻子于不顧,放棄休息,最終將多年索要無果的借款追了回來。他找到老覃后要送其100元禮金,并解釋說,這不是行賄,一來我的案件已經審結了,二來我是看望生病的同族同輩的弟兄,你無論如何要收下。覃發國執意不收,但這位當事人說完放下錢就走了,最后,覃發國只好把這退不回去的100元交給了法庭。雖然現在無法統計覃發國同志到底拒收了多少次禮金,拒吃了多少次吃請,但是,在長陽縣法院檔案室,我們找到了這樣一份當時由覃發國任庭長的榔坪法庭廉政登記表,該表反映,僅僅97年上半年,榔坪法庭共拒吃請15次,其中覃發國3次,拒收禮物11次,價值約810元,其中覃發國3次,150元。
2001年,長陽法院進行競爭上崗,為了讓院里的年輕同志盡快成長,勇挑重擔,他主動向黨組提出不參與競爭庭長崗位。時任榔坪鎮鎮長的涂能仲得知這一消息后,馬上打電話給老覃,質問他為什么不參與競爭,為鎮里失去這樣一位好庭長甚至大動肝火。新的庭長到任后,覃發國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權力觀、地位觀。案子他搶著辦,從不因自己年紀大要求減輕辦案數量,2003年,54歲的老覃還在全院的“百日辦案競賽”中被評為辦案能手,去年,他全年辦案總數為74件,又居全庭、全院前茅;支部黨務工作他盡力抓,擔任支部書記后,為配合全庭的審判業務工作,他將基層黨組織的“五好”創建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堅持常抓不懈,2001年進庭的臨時工司機小曹是庭內唯一的一名群眾,老覃親自把他作為培養對象,2004年小曹終于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覃發國同志也多次被選為鎮、縣的黨代表,評為優秀黨員;年輕人他全力幫,書記員小田家在縣城,兩地分居,又在積極參加全國統一司法考試,老覃從生活、工作上全力關心他,讓他安心工作,認真備考,功夫不負有心人,小田去年終于順利地通過了全國統一司法考試,即將取得法官資格。在覃發國同志的積極參與和全力配合下,榔坪法庭的各項工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去年,該庭被表彰為全市“模范法庭”。
與庭內的小曹和小田相比,覃發國的子女卻顯得不那么“幸運”。由于老覃長期在法庭工作,對家庭照顧少,兩個子女學校畢業比較早,以他在榔坪鎮的影響和關系,應該說幫助他們在鎮上謀一份工作并不難,但他堅持為自己的私事不給組織找麻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去作交易,教育子女一定要自尊、自強,自謀職業,自始至終沒有憑關系為子女謀求任何私利。如今,他的兩個子女都已成家立業,但女兒仍在外地打工,兒子在家務農。
老牛自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如今,覃發國同志仍然奮戰在審判第一線,高舉法槌,懲治邪惡,守護著一方土家山寨的安寧,為保護基層群眾的合法權益,為加快發展地方經濟,為宜昌法院創建全國模范法院作出自己新的更大貢獻!
文章出處:省法院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