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點開花”服務振興發展
——湖北大冶法院發揮人民法庭功能延伸服務工作紀實
湖北省大冶市人民法院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前沿陣地功能,創新延伸服務舉措,積極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服務保障鄉村振興。
截至目前,該院11個人民法庭共成立11個訴前調解工作室、20多個訴調對接聯絡點,聘請200多名調解員,覆蓋各鄉鎮重點社區、村,累計接待群眾法律咨詢1.2萬人次,化解各類訴前糾紛3000余件,解決訴訟標的額600萬余元,幫助12個村、43家企業步入振興軌道。
“一鎮一策”服務發展
今年年初,大冶市制定“十四五”規劃發展藍圖,將各街道、鄉鎮納入“雙區引領、五園支撐、多點開花”全域發展格局。大冶法院科學整合各人民法庭資源和力量,新建5個科技法庭,8個人民法庭開通跨域立案權限,11個人民法庭形成了“一鎮一策”的延伸服務模式。
殷祖人民法庭結合殷祖地域特色設立了“紅色旅游法庭”,幫助赤山等村走上了“紅色旅游+生態種植”為一體的發展之路;保安人民法庭設立“綠色生態法庭”,與金牛、還地橋人民法庭形成了環梁子湖沿線“三角布局”,共同守護一湖碧水;羅家橋、還地橋人民法庭設立了“科技智慧法庭”,以大冶湖國家級高新區和還地橋黃石臨空經濟區為主戰場,助力打造引領大冶高質量發展的“雙核引擎”;靈鄉、陳貴、金湖、金山店等人民法庭設立“五園鄉土法庭”,助力壯大靈鄉、金湖等5個鄉鎮鎮域經濟、發展特色產業群;金牛、大箕鋪、東岳等法庭設立了“產業幫扶法庭”,助力金牛、大箕鋪等鄉鎮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各人民法庭創新推出“法官村村通”模式,通過訴源治理、巡回審判等方式,化解矛盾糾紛,促進“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落地生根。
“一庭一室”訴源治理
“法官村村通”模式多渠道整合資源,大力推進訴源治理,讓部分糾紛止于訴前。
11個人民法庭按“一庭一室”要求,設立11個調解工作室,在邊遠山村、矛盾集中社區設立20多個訴調對接聯絡點,廣泛開展訴調對接工作,并整合政法、綜治、派出所、司法所、村委會等社會治理力量,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村干部、老黨員、鄉賢等擔任調解員,合力化解糾紛,形成了集約、高效、有序的治理體系,助推基層社會治理。
各人民法庭將化解糾紛關口前移,充分發揮以村組或樓盤小區德高望重人士、村居干部所組成的矛盾糾紛單元網格小組優勢,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務,努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訴前階段。
今年69歲的王能干,是全國人大代表、大冶市保安鎮農科村黨總支書記,周邊群眾都稱他“干書記”,擔任保安法庭“金牌”調解員后,無論婚姻家庭、鄰里糾紛,還是民間借貸、土地流轉糾紛,王能干總是耐心地幫助村民排憂解難、化解矛盾。
“調解工作室和各聯絡點都有我的電話號碼,大家經常找我或給我打電話。”王能干說。“一庭一室”訴源治理發揮了“1+1>2”的整體效果,提高了社會治理效能,保安鎮逐步實現了“矛盾不積累、不升級、不激化”的治理目標。
“一案一村”巡回審判
“法官村村通”模式堅持訴訟服務在一線、調解審判到一線,11個人民法庭力爭走進每一個社區、村,走向田間地頭,通過快捷、高效的巡回審判,打通司法為民“最后一公里”。
掛起國徽、打開庭審設備,原、被告雙方就座,一個個簡單而又規范的審判庭在老百姓家門口搭建起來。
高空墜物是當前一大社會熱點問題,金湖法庭將庭審現場開進事發社區,公開審理80歲老太太林某被墜落窗戶玻璃砸傷索賠一案,法官提醒物業和居民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呼吁大家共同關注“頭頂上的安全”。
殷祖是古建之鄉,用工關系多而復雜,殷祖法庭在該鎮殷祖村公開審理了一起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案件,法官提醒村民強化訂立書面合同、依法用工、依法維權意識。
“巡回審判使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到司法服務,減輕群眾訴累,同時寓教于審,讓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全程參與庭審過程的人民陪審員柯培新如是說。
今年以來,各人民法庭開展巡回審理、普法宣傳活動15場次,數千名干部、群眾、學生參加旁聽庭審和普法講座,消除安全隱患12起,當場化解矛盾糾紛5起,促成3名被告主動履行義務,達到了“化解一案、教育一片、影響一方”的良好效果。
“一人一企”紓困解難
近日,大冶法院聯合大冶營商辦設立的首批服務企業員額法官聯系點正式掛牌運行,43名員額法官迅速行動,奔赴43家企業,開展一對一幫扶,為企業紓困解難,企業通過對接聯系法官或服務熱線即可解決法律咨詢,政策咨詢等一系列實際問題。
羅家橋、還地橋法庭轄區是大冶打造“雙區引領”主戰場,兩法庭負責人深入企業生產車間、經營場所,主動為企業發展“把脈”,問企業之需,解企業之困,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秀山龍祥塑料包裝公司安排了11名殘疾人就業,羅家橋法庭負責人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爭取落實殘疾人就業相關優惠政策;某能源公司新能源項目陷入困境,拖欠多家銀行貸款,涉及20多個官司,但項目發展前景看好,只是苦于資金斷裂無法運營,羅家橋、還地橋法庭負責人多次與相關法院、財政部門、相關銀行協調,努力解決公司土地抵押還款及銀行掛賬停息等事宜,以便及時注入流動資金盤活企業。
截至目前,43名法官共收集問題16個,向市營商辦反饋問題5個,現已協調解決融資、用工困難及勞資、合同糾紛問題11個,減半收取涉企案件受理費660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