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 骨 錚 錚 鑄 忠 誠
慢點啊、慢點、再慢點——前來告別的法官們的腳步!
艾治華他太累了,安睡了,再也不要驚動他!
2006年2月23日,無情的病魔奪走了艾治華年僅44歲的年輕生命。他兩袖帶著清風,帶著對審判工作深沉的愛,帶著對年邁的父母、待崗的妻子和即將面臨高考的女兒的眷戀,依依不舍地走了,走了……
2月25日上午,天低云暗。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院領導們帶領數百法官佇立在漢口殯儀館告別大廳,步履沉重地來到艾治華同志身旁,與他作最后的告別。
一名普通法官的逝去,為什么受到如此的關注?當他的親人、同事向人們講述起艾治華短暫人生里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時,在場的人禁不住熱淚盈眶,扼腕痛惜。
艾治華是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國際貿易糾紛審判庭的一名審判長,武漢市優秀法官。他在近19年的審判工作中,始終以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和頑強的奮斗精神,恪盡職守,認真履行著一名人民法官的神圣職責,他熱愛審判工作勝過自己的生命,并用生命演繹了一曲新時期人民法官的動人贊歌。
“他腦子里成天想的都是案子!”
翻開艾治華的工作日程表,工作總是排得滿滿的,每天不是開庭,就是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做調解工作,或者是主持合議庭討論案件,即使是雙休日,他也經常到單位加班加點。在2000年院里組織的一次例行體檢中,一向自認為身體不錯的他竟然被發現肝區有陰影。醫生見其病情較重,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療。為使病痛不耽誤他熱愛的審判工作,病情稍有好轉,他便執意要求出院,并表示會邊工作邊吃藥治療。領導和同事們勸阻不了,醫生也無奈,只得一再叮囑他要隨時復查病情。
由于艾治華審理的都是涉外經濟糾紛案件,審理難度大,在出院后的4年時間里,他再也沒有時間到醫院復診過。看著每天為工作勞累的丈夫,妻子心疼了,擔心他的病復發,曾多次勸他到醫院復查,但都被他以工作太忙而推脫了。為幫艾治華節省看病排隊的時間,僅是2004年,他妻子到醫院幫他掛過多次專家門診號,也開過4次檢查單,可艾治華都因工作太忙沒如約復診。直到2005年,艾治華明顯感覺到身體有所不適,但考慮到知識產權案件審判任務重、時間緊,審判力量又嚴重不足,他仍然強忍疼痛,繼續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從8月份開始,他便一直持續腹瀉,領導和同事們看他臉色非常不好,讓他休息、看病,都被他婉言謝絕了。
去年國慶節前的一天,當人們都在醞釀著國慶長假的活動安排時,艾治華卻在計劃著到湖北仙桃市進行證據保全。同事們考慮到艾治華的身體不好,又路途遙遠,勸他不要去,但作為審判長,他擔心工作中途出現意外,堅持帶隊前往。仙桃是艾治華的老家,那里有他年逾70的父母雙親,同事們聽說他一年中只是春節才有時間回家一趟,就勸他借此機會回父母家看看。可他進家門呆了不到10分鐘,便同大家又踏上辦案的征途,一直忙到晚上9點鐘才回到武漢吃晚飯。
國慶節假期,他終于放下工作,在妻子的逼迫下,這才到醫院作了檢查。結果令醫生大吃一驚,他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病毒已侵蝕了整個肝臟。艾治華不得不暫時離開了他心愛的工作崗位——他是多么的不情愿啊!他妻子說,即使是躺在
病床上,“他腦子里成天想的都是案子!”
“辦案要依法公正,還要看社會效果”
艾治華常說,老百姓將官司打到法院,目的是要解決矛盾,定紛止爭。如果在程序上結案了,但糾紛卻未了,那么社會效果肯定不好,這樣就等于沒結案。因此,他一貫堅持以法律引導人、以誠心說服人,以耐心啟發人、以真心幫助人,以公心教育人,并堅持將調解工作放在首位,力求做到“官了民了”,案結訟息,社會和諧。在過去的3年里,他帶領的合議庭調解結案率逐年上升,僅2005年就達到了60%以上。
2003年,艾治華主審并成功地調解了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湖北省三峽工地人身損害賠償糾紛的33起涉外案件,該系列案件的成功審結,受到了法律界的廣泛關注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2000年9月3日,長江三峽大壩工地一臺塔吊機發生倒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1人受傷的重大傷亡事故。事故發生后,用人單位對受害人及其家屬作了一次性的工傷補償。但這無異于杯水車薪。為此,3名死亡民工的家屬和30名受傷民工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產品質量侵權人身損害賠償訴訟,請求判決美國某公司、中國三峽總公司賠償人身傷害損失共計人民幣3200萬元。
這是一宗重大的集團性涉外侵權賠償糾紛案件,審理中將會面臨事故原因、損害事實等復雜的事實認定問題,以及很多疑難的法律適用問題和賠償標準的確定問題。同時,由于涉及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國際知名設備制造商,該案引起了國內眾多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
艾治華主動要求主審此案。他一方面要求合議庭在審理這些案件中充分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另一方面,針對我國目前對涉外產品質量侵權賠付標準沒有專門立法的情況,他帶領合議庭法官開展了艱苦而細致的調查與協調工作。在8個多月的時間里,他輾轉于北京、上海、宜昌等地,走訪了國家外經貿部等40多個單位和個人,參與主持各類會談8次,并將雙方提交的數千份、重達數十公斤的證據材料在開庭前交換和在庭審中質證。當時,恰逢SARS病毒流行,給案件的審理進度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艾治華創造性地提出采取郵寄方式交換證據,由各方當事人提出書面質證意見和反駁證據。就這樣,該案的證據交換工作并未因SARS病毒流行而受影響,歷時3個多月,反復多次,為案件能在預定期限開庭審理創造了條件。
同年9月底,他又與院、庭領導一起,奔赴上海開展調解工作,為促成調解,他日以繼夜地連續工作,有時為了在午夜或凌晨與美國公司電話交換意見,由于時差關系,他一等就是好幾個小時不能入睡,最后,終于促使案件各方坐到談判桌上來,一份凝聚著艾治華與知產國貿庭法官辛勤勞動的和解協議也在原、被告之間達成。2004年初,被告履行了近百萬美元賠償款后,艾治華又與合議庭法官們一起,趕在春節前奔赴宜昌,親自送款上門。在民工們紛紛感謝法院,感謝艾審判長的同時,被告美國公司的代理人也從內心發出贊嘆:“艾法官確實很優秀”。
“法官要與時俱進,就得不斷學習新知識”
艾治華高中畢業后參軍,在部隊取得大專文憑,1987年從部隊轉業到法院工作后,光榮的使命感和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了全國法院干部業余大學的學習,并獲得法律本科學歷。
艾治華清醒地意識到:僅憑過去所學的知識和以往的工作經驗,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和工作的需要,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更新。為此,他決心邊工作邊學習,那時,他每天早上7點鐘送小孩上學后,就早早來到辦公室學習。平日里他非常節儉,不抽煙、不喝酒、也不打牌,但他每年用于個人購買法律等書籍的支出就高達數千元,按他的話說,這叫一本萬利,知識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一次,他妻子外出辦事,讓他買菜做晚飯,可到晚上7點多鐘妻子回家后,還未看見他的人影,打電話一問,原來他還在辦公室里學習,早把妻子交代的事忘光了。功夫不負有心人,2002年,他終于考取了武漢大學法律碩士,2004年底獲得碩士學位。
為了適應新時期知識產權和國際貿易審判工作的需要,他先后撰寫了《涉外民商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研究》等多篇學術論文在媒體上發表。對辦案過程中出現的疑難問題,他總是喜歡刨根問底,搞清究竟。同事們在辦案中遇到疑難時,也喜歡找他切磋、探討。因此,同事們都稱他是國際法和涉外法律的“小專家”,一點不假,許多法律條文他均可脫口而出,反映出了他深厚的法律知識功底。他制作的法律文書也是結構清楚,論理充分,曾連續兩年獲優秀法律文書獎。他總對合議庭成員說,法律文書不僅要反映審判人員的寫作水平和文字功底,還要體現法院的審判水平和活動。針對合議庭內新任法官多的特點,他除了自己積極帶頭多辦案外,還注意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批改法律文書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甚至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回憶起艾治華的音容笑貌,同事們說,盡管他妻子過早下崗,女兒讀書要花錢,古稀父母要贍養,但他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從不接受當事人的錢物和吃請,從不拿手中的審判權去謀一己私利。
在艾治華住院期間和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市法院院長周文軒等院領導多次專程來到醫院,找到醫院領導詢問其治療方案,并請求醫院全力救治。領導們還來到艾治華病榻前,給他送上慰問金、問寒問暖、鼓勵他戰勝病魔,早日康復。彌留之際的艾治華在感謝領導和同事們關懷的同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手上還有案子沒結完”。
為艾治華送行的隊伍緩緩移動著,法官們眼里噙著淚花,心中默念著“艾治華”的名字,給他鞠躬、鞠躬、再鞠躬……真摯的情感表達著一個共同的心愿:艾治華,請你一路走好!
編輯:李國清
文章出處:武漢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