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冤假錯案 維護司法公正
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衛東/最高人民法院 發布時間:2016-08-15 訪問次數:4111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改革進程大背景下,我國司法機關相繼糾正一批有代表性的冤假錯案,取得積極的司法效果、社會效果和政治效果。人民法院始終堅定不移地踐行黨和國家重大改革文件精神,依法履職、公正審判,夯實司法正義之基石。但糾正不是結束而應當是新的起點。人民法院正是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既不避嫌、不遮丑,又勇于創新模式,不斷總結防范冤假錯案的成熟經驗。
第一,堅持將糾正冤假錯案作為保障人權的重要一環。人民法院審判每一起案件始終貫徹落實“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精神,以糾正錯案為契機激發鞏固司法權威的正能量。
第二,大膽堅持無罪推定、疑罪從無的基本原則。人民法院作為案件認定的最終裁判者,不受法外不當因素干擾,對證據不足的疑罪案件即使真兇沒有落網也敢于做出無罪判決,陳滿案、念斌案等正是人民法院以實際行動守護法治生命線的典例。
第三,堅持以審判為中心實現庭審實質化。借助司法改革之契機,人民法院多重措施并舉,出臺多項司法解釋、規范文件,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保證庭審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優化職權配置完善保障性體制機制,突出健全司法責任制,豐富司法監督形式、拓寬民眾監督渠道,最終確保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的檢驗。
審判工作作為我國法治建設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在推行改革舉措在防范冤假錯案方面成效顯著,始終恪守公開公正、不枉不縱之裁判理念,努力實現“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編輯: 張超媖
文章出處: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頭條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