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練檢查問題整改驗收“答卷”(十一)
——襄陽法院
9月13日至14日,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肖笛帶領驗收評估工作組對襄陽法院拉練檢查反饋重點問題整改工作進行實地驗收評估。襄陽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龔云濤、襄陽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主任許萬紅、全國人大代表章鋒擔任觀察員參與驗收評估工作。
驗收評估組一行先后前往襄陽市襄州區人民法院、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實地驗收檢查,現場查閱了相關整改工作臺賬和檔案資料,實地查看了立案大廳、訴訟服務中心、襄州區矛調中心、伙牌法庭及東津法庭項目工地等場所。
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肖笛與襄陽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龔云濤、市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主任許萬紅、全國人大代表章鋒進行了座談,并帶隊走訪了湖北追日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襄陽市律師協會,聽取市場主體和律師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建議,了解襄陽法院拉練檢查反饋問題整改情況。
經過兩天的驗收評估,9月14日下午,省法院驗收工作組向襄陽中院反饋了驗收量化評分及等次,6個評估小組對整改項目進行了點評,并提出意見建議。
“兩級法院審判質效有了明顯提升,制度機制得到健全完善,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穩步推進,隊伍思想作風實現深刻轉變。”工作組充分肯定了襄陽兩級法院凝心聚力、求真務實抓整改呈現的精氣神和新氣象。
自省法院拉練檢查后,襄陽兩級法院及時傳達貫徹拉練檢查會議精神,謀劃部署整改舉措,研究制訂整改方案。對照省法院反饋的18項重點問題62項驗收標準,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節點推進,積極推動突出問題整改落實,著力實現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優化提升的整改成效。
著眼大局
探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最優解
“兩級法院非常重視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的落實,實現了落實評估制度的程序化、信息化和案例化。”第一評估小組成員、省法院信訪處二級調研員林國欣說。
襄陽兩級法院堅持把落實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作為重要抓手和基礎舉措,通過實行線上線下同步評估程序前置、推行經濟影響評估操作細則、院庭長落實常態化監督、檔案管理部門收卷審查把關等,全市法院涉企案件在線評估率實現100%全覆蓋。
為實現“依法采取對企業生產經營負面影響最小的司法措施”目標,襄陽中院建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月調度”機制。襄陽中院常態化組織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專項督查,形成“發現問題—整改落實—成效檢驗”全鏈條。
全面落實“破產債權確認糾紛案件每件收費100元”改革措施,今年以來,全市法院共為當事人減輕訴訟成本約375萬元。與工商聯聯合出臺《關于建立健全協同聯動機制深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意見》,雙方除建立聯席會議、訴求聯辦、訴調對接等“九大合作機制”外,還深度對接企業需求,幫助企業紓難解困。截至目前,市法院已與市工商聯聯合處理市場主體投訴25起,解決企業反映問題34項。
持續加大對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舉措的宣傳推廣力度,定期召開法治化營商環境新聞發布會,公布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積極向上推薦工作經驗和優秀案例,著力打造優化營商環境的“襄陽品牌”。今年以來,湖北華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重整案入選湖北法院發揮破產審判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老河口法院審理的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案入選“全國十起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典型案例”。
凝聚合力
搭建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大平臺
“人民法庭‘三個服務’的功能效果初步顯現。”第二評估小組成員、省法院法官管理處副處長劉國華充分肯定了襄陽法院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
今年以來,襄陽中院多次召開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工作推進會,組織兩級法院院長按照一院一品、一庭一策的原則,形成《人民法庭布局調整優化報告》,下發《關于院領導定點聯系人民法庭工作的通知》,全市兩級法院領導班子成員每次定點聯系一個人民法庭,負責指導落實法庭規范化建設工作。
襄陽中院先后11次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政法委報告溝通,襄州區政府擬同意撥付950萬元支持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谷城縣法院申請的150萬元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經費已撥付到位。全市法院初步爭取土地48.997畝,其中人民法庭建設土地26.8畝,爭取劃撥資金2825萬元,已到位資金350萬元。全市人民法庭工作場所的新建、改擴建、維修等建設項目已初步確定。經與東津新區管委會協調,東津人民法庭重啟在即。
堅持把人民法庭作為鍛煉年輕干部、培養業務骨干的平臺,推動司法資源向基層傾斜。全市所有人民法庭均已按照“一審一助一書一安保”或相應標準配齊人員,認真落實“入額必到法庭、提職必到法庭”的要求,積極把優秀年輕干部選派到基層法庭培養鍛煉,目前已提拔5名優秀人民法庭庭長進入法院領導班子,從人民法庭晉升2名四級高級法官。深入推進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設,目前全市法院已建成人民法庭多功能室43個。
積極拓展人民法庭服務鄉村振興、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職能,襄州區法院伙牌人民法庭精準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工作經驗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楓橋式人民法庭服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多元共建
構建矛盾化解訴源治理新格局
“電子卷宗功能完整,網上繳退費比例遠超拉練整改要求。多元解紛和訴源治理成效明顯,勢頭非常好!”第二評估小組成員、省法院法官管理處副處長劉國華說。
積極融入黨委領導下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通過將“民商事案件萬人成訟率”納入平安綜治考核,將“和諧無訟”工作嵌入各縣、市、區平安綜治創建,著力形成齊抓共管訴源治理的強大合力。
探索實行人民法庭庭長列席鄉鎮黨委會、法官加入基層綜治工作群等舉措,主動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去,積極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司法職能作用。目前已有58名人民法庭庭長擔任了轄區鄉鎮的綜治領導小組成員。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化解矛盾解紛,通過將調解工作室、速裁法庭入駐當地人民調解中心的方式,進一步形成糾紛多元化解的強大合力。自入駐矛盾調解中心以來,全市法院共向人民調解中心委派、委托調解案件3401件,調解成功1543件,調解成功率達45.36%。截至9月15日,全市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9%,推動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源頭化解取得初步成效。
切實推進訴訟服務向人民法庭延伸,安排專人負責法庭立案訴服工作,主要提供訴訟咨詢、材料收轉、當場立案、網上立案、訴前調解等訴訟服務。今年以來,全市法院已網上立案16562件,網上處理率100%。截至9月15日,襄陽中院訴服質效居全省中院第一名。
驗收組在充分肯定襄陽法院拉練整改成效的同時,也指出了襄陽法院當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一是兩年以上未結破產案件占比還比較高,需進一步加大清理力度。
二是基層法院電子卷宗編目不全,影響電子卷宗的實用性。
三是人民法庭硬件還比較薄弱,人民法庭職能轉換、服務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還要進一步找準切口、強化推進。
四是基層法院常務副院長的配備還沒有落實落地,還存在工作缺口。
五是對一些制度的堅持流于形式,案件法定審限的結案率、平均辦理時長等質效水平與襄陽所處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匹配。
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肖笛在講話中指出,省法院拉練檢查活動開展以來,襄陽兩級法院黨組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層層傳導整改壓力,通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開門整改凝聚合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步,獲得了地方黨委政府、人大及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好評。襄陽兩級法院要以此次整改驗收為契機,繼續提升格局、擦亮品牌、鼓足干勁,持之以恒做好拉練整改“后半篇文章”。
一是要提升站位,探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最優解。要牢記襄陽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奮勇爭先,“高”字立標,突出品牌意識,努力打造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襄陽樣板”。
二是要夯實基礎,持續推進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要搶抓人民法庭規范化建設的黃金機遇、充分發揮法庭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廣泛凝聚共識,爭取多方支持,盡快補齊短板,全面推動人民法庭各項工作提檔升級。
三是要提振精神,充分激發干部隊伍活力。要加大干部交流輪崗力度,加快年輕干部培養力度,通過優化干部配置,進一步提振干部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司法公正、聯系群眾、甘于奉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為襄陽法院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人才保障。
襄陽中院黨組書記、院長鄒磊表示,襄陽兩級法院將對照省法院拉練檢查驗收評估反饋的問題,逐條分析原因,逐條研究舉措,逐條部署整改,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和自我加壓的態度,推動拉練整改工作不斷深化。堅持整改提升“永遠在路上”,不斷推動制度機制優化和工作質效提升。以拉練檢查驗收評估為新的起點,認真履職盡責,積極創先爭優,努力為優化“三個環境”和加快推進襄陽“都市圈”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襄陽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龔云濤表示,拉練整改既是對全市法院樹牢“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的全面檢驗,也是幫助全市法院提升能力、增強本領的重大機遇。全市兩級法院要以此次整改驗收為契機,不斷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鍛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法院鐵軍,全力保障襄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