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青山法院堅持念好“早”字訣,以能動司法護鋼城萬家燈火
——能動司法“早解紛”
▲2023年05月22日 《人民法院報》第04版
綠草茵茵,江風呢喃。近日,在素有“武漢最美江灘”之稱的青山江灘,10對新人在反家暴承諾墻鄭重簽字并莊嚴宣誓,共同承諾反對家庭暴力。
將反家暴宣傳“前置”至婚姻起點,這是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堅持念好“早”字訣,以能動司法護青山鋼城萬家燈火的縮影。
江畔夜話:“小法庭”助力矛盾糾紛“早”化解
“做群眾工作最主要的就是以情動人,最根本的就是依法依規。”
“今天的夜學不僅讓我學到了調解技巧,更提升了我的法治意識。”
像這樣熱烈的夜學討論,每隔一個月,都會在青山區法院紅鋼城中心人民法庭上演。
2023年1月,為更好服務青山區東部地區群眾,作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青山區法院主動將司法為民陣地向東前移,揭牌成立武漢市中心城區面積最大的家事和道交一體化法庭,定期開展“法治夜校”,用“小法庭”撬動“大治理”。
4月,一對夫妻走進法庭準備離婚。在傾聽中,承辦法官發現家庭糾紛的背后是女方生活信心的消逝:女方患有尿毒癥,小女兒也患有自閉癥,她常擔心自己不久于人世,更擔心小女兒的未來。
承辦法官迅速啟動“回到初心”家庭關系輔導,與專業心理咨詢師、家事調解員一起開展多輪針對性“診療”,并通過“沙盤游戲室”“單面鏡觀察室”讓女方看到小女兒與父親的情感基礎。最終,二人重歸于好,女方心理壓力得到明顯宣泄。
努力踐行“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新時代“楓橋經驗”,家事調解員、社區網格員、婦女工作者,一批批離群眾最近的人不斷走進法庭,共同探討學習基層治理方法,共同碰撞出新人反家暴宣誓等思想火花。青山區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200余人次走進“法治夜校”,未來,青山區法院將逐步逐批實現全區各街道社區相關工作者全培訓全覆蓋,不斷提升鋼城百姓司法獲得感。
前置擔保:“降成本”推動法護萬企“早”惠及
2022年4月,青山區法院率先在全市范圍內推出“保全案件前置擔保工作機制”,目前,這一創新舉措已惠及企業152家。
該機制旨在依法依規辦理訴訟保全的前提下,通過前置擔保,在保障申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將司法活動對企業信用貸款、招投標、員工社保繳納等影響降到最低。轄區某大型企業正是通過這一機制,以提前提供擔保財產代替企業銀行賬戶凍結,為企業最高釋放保全資金4.3億元。
“擔保‘共享’,涉訴成本一降再降。從2023年4月起,企業提供的擔保財產不僅能用于企業作為被申請人的前置擔保財產,還能用于企業作為申請人提供保全的前置擔保財產。”青山區法院執行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悉,這一深化舉措不僅是青山區法院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出臺《關于進一步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十條舉措》的積極落實,更是青山法院以問題為導向,深入研究前置擔保機制運行一年來效果和問題的總結提升。
守望未來:“1+N”驅動法治思想“早”根植
“我們的干警送法進校園,初三的學生問‘你們怎么不在我上初一的時候來?’”談及成立“守望未來”工作室的初衷,青山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彬林很是感慨。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家庭幸福安寧,關系到社會和諧穩定。如何主動融入“六大保護”,盡早盡快營造法護未來的意識,這是“守望未來”工作室一直探索的命題。
2022年2月,發出武漢市首例家庭教育令,督促離異家長“依法帶娃”;2022年5月,邀請心理學專家、特級教師開展“依法帶娃”直播,14萬家長觀看受益;2023年3月,聯合團區委、區教育局、區婦聯赴白玉山中學建立家庭教育指導站,協同開展法治“家長課堂”。
不斷問需于求,不斷先試先行,在一步步探索中,“1+N”聯席工作模式逐漸形成。以“守望未來”工作室為依托,轄區內區政法機關、區婦聯、團區委、區教育局、區民政局等多部門凝心聚力,省域內湖北省婚姻家庭協會、湖北省電視臺等社會各界多學科支持,“1+N”同心圓越繪越大,“護苗”安全網越織越密。推動建設具有“青山特色”的未成年人綜合保護體系愿景正在緩緩實現。
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止步,法院能動司法的腳步永遠在路上。青山區法院將持續念好“早”字訣,馳而不息化解群眾糾紛,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