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海事法院海商庭經過不懈努力,成功調解了原告某設計院有限公司訴被告某儲運發展有限公司、被告某投資有限公司、被告某精準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碼頭建造合同糾紛超億元大案,充分體現了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服務意識。
被告某儲運發展有限公司將造價約2.5億元的碼頭委托原告某設計院作為總承包人建造。原告某設計院已經完成工程產值約1.85億元,但被告某儲運發展有限公司因資金鏈斷裂只支付了部分工程款,長期沒有按約定的施工進度付款。原告某設計院有限公司無法繼續墊資建造,碼頭工程建設全面停工,相關施工設備和人員撤離施工現場,遂將被告某儲運發展有限公司及其兩股東,即被告某投資有限公司、被告某精準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訴至武漢海事法院,要求解除施工合同,三被告支付涉案工程款、各項損失、費用等約1.45億元。
武漢海事法院受理該案后,發現該案原告某設計院有限公司是我國大型國企(世界500強)所屬在漢企業,被告某儲運發展有限公司委托建造的碼頭工程是位于長江沿岸江蘇鎮江的重要工程,碼頭設計的港口貨物吞吐量很大,與長江經濟帶航運事業發展密切相關,十分重視。該案如果判決結案,不僅原告某設計院有限公司一時執行不到工程款,而且被告某儲運發展有限公司也會被逼入困境,涉案碼頭工程無法恢復建造和經營,結果必將是兩敗俱傷。負責審理該案的合議庭認為,該案若能調解成功,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更好,決定由案件承辦人具體負責組織調解。
該案碼頭施工過程中,涉及海事部門安全管理、當地百姓因拆遷補償問題干擾施工、洪水期及地質條件影響工程進度、工程優化設計費等多方面責任和費用,案情非常復雜。由于涉案工程沒有進行最終決算,長達1年多的施工圖紙、進度單、相關憑證和往來函件等證據材料就達6冊卷宗。武漢海事法院在解決管轄權爭議后,組織證據交換和庭審過程中,原、被告雙方對訴訟請求的分歧很大,且被告短期內籌集資金困難,承辦人多次調解沒有成功。此后,該案承辦人多次加班加點,逐份證據材料進行對比、核算和分析,終于完成長達50多頁的案件審理報告和費用項目表格,對案件涉及的那些費用和責任應該沒有爭議,哪些費用和責任可能有爭議進行基本理清,這樣既可以判決結案,也在此基礎之上進行調解。
承辦人根據審理報告所認定的案件事實,繼續努力組織當事人的代理人,包括負責施工的業務人員參與面對面調解,建議原告某設計院有限公司給予對方一定的籌集資金時間,被告某儲運發展有限公司對已經完成但沒有爭議的工程產值籌資分期付款,有爭議的少部分工程款和費用就折中處理,原告某設計院有限公司繼續完成碼頭建造工作后進行最終結算,被告某儲運發展有限公司也認可原告某設計院有限公司享有的工程款優先權。在此過程中,承辦人還通過電話,短信、微信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反復溝通、答疑,逐步縮小雙方之間的差距,直至雙方訴訟代理人和業務人員形成一致意見。
因涉案標的額太大,影響也大,雙方代理人不敢表態簽協議,承辦人又動員原、被告雙方法定代表人基于既有的合作關系,在武漢直接面談交流,取得相互信任后確定雙方都接受的協議內容。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被告某儲運發展有限公司與原告某設計院有限公司在調解協議上蓋章,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