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會友 共沐書香
——江夏法院與荊門中院聯合開展讀書分享會暨圖書互贈活動
以 書 會 友
共 沐 書 香
為落實省高院黨組“把學習作為立身之本和第一需要,樹立‘終身讀書’的理念,養成‘終身讀書’的習慣,形成‘終身讀書’的生活方式”的要求,努力實現對法院干警以書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標,江夏法院“夏說新語·法漾紙香”讀書社攜手荊門中院“象山法語”讀書會聯合開展“以書會友 共沐書香”活動。
自發捐贈
傳遞書卷一份情
江夏法院干警捐贈的書籍
在得知與荊門中院開展圖書互贈活動后,江夏法院全院干警熱烈響應互贈書籍的倡議,或是整理家中閑置圖書,或是自發購買全新書籍,全院共計捐贈各類書籍300余冊,充分展現了兄弟法院“一家親”、書香法院“共建設”的良好氛圍。
圖書互贈
同享書香一片心
何震院長與王建新院長互贈圖書
王建新院長向何震院長介紹捐贈的書籍
9月27日,“以書會友 共沐書香”讀書分享會暨圖書互贈活動在荊門中院開展。荊門中院黨組書記、院長何震出席活動并講話,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夏朝陽為活動致辭。荊門中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汪明及青年干警代表參加活動。江夏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建新,黨組成員、副院長王成喬,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陶宏望及青年干警代表參加活動。
讀書分享
共話書語一段緣
兩院干警讀書分享會
在讀書分享會上,來自荊門中院和江夏法院的十名青年干警從讀書對工作生活的啟迪出發,盛贊讀書之益,體悟讀書之趣,推介書目并分享各自的讀書心得。
《公正:該如何做是好?》
王冉
荊門中院民三庭法官
圍繞“公正”一詞,結合當代社會爭議事件,探討了公正的不同路徑。我們在審判時,不能簡單、機械作出判斷,要從人們對共同良善生活的感受和需求出發,在嚴格依法的條件下,積極尋求案件處理最佳方案,使人們感受到司法公正。
《法律人的同理心》
程艷
荊門中院屈家嶺法庭法官助理
法律人應秉持一顆同理心,盡量探究案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這樣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司法判斷,向社會公眾傳達司法正義的核心價值。法官的偉大之處在于可以重塑社會環境。這也是“你辦的不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的應有之義。
《我心歸處是敦煌》
李思穎
江夏法院綜合庭法官助理
她是備受寵愛的“江南閨秀”,是風華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卻用近五十年的人生,守護著荒野大漠的735座洞窯。在世人看來最不可能生出意義的地方,卻喚起生命極大的力量和信念,創化出常人難以企及的奇跡。
《心安即是歸處》
鄧琳琳
荊門中院辦公室科員
一位從生活中走出的詩人、哲學家,于耄耋之年,執筆作詩,將百年生命智慧娓娓道出,為青年人撥云見日,指引人生前進的方向。他以豁達的人生態度,寄語世人“因為世事無常,心安即是歸處,愿你歷經滄桑,永葆天真模樣”。
《月亮和六便士》
何晴文
荊門中院立案二庭法官助理
本書主要講述了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查理斯因為迷戀上繪畫,棄家出走,最終在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實現了自己對藝術的追求。月亮和六便士,理想和現實,從來都不是單選題,它們本就是人生的一體兩面,無法割舍其一。
《韓非子》
胡青
江夏法院民一庭法官
韓非的文章觀點鮮明,邏輯性強、筆鋒犀利、分析精辟、文風峻刻,是先秦諸子散文走向成熟的杰作。書中,韓非使用了“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等生動的故事,既蘊含深雋哲理,又有很高的文學藝術,充分體現了先秦諸子的智慧。
《枕草子》
劉聰
荊門中院宣傳處科員
閱讀之美在于古意與今思的融合交匯,游走在這本書中的閱讀體驗是愉快且輕松的,作者賦予世間萬物以主觀審美意趣,像一股自在的風,可以隨處穿行,翻開哪頁讀哪頁,可以隨時暫停神游萬里,或者就跟隨她的絮絮叨叨,聽她描述著群螢交飛、雁影小小、霜色皚皚,像是在慢條斯理地推開一軸長畫。
《置身事內:中國政府與經濟發展》
李羅洋
荊門中院執行局法官助理
該書用中國地方政府進行經濟治理的動作、歷史背景和決策邏輯展現了多維度深入比較的思考方式,傳遞了中國會更好的信念。一個人的發展有賴于對機體的認知。因此,只有置身事內、躬身入局,我們才能更好地感知發展的勢態,從而作出選擇,推動社會的發展。
《蘇東坡傳》
王歡
江夏法院刑庭法官
林語堂眼中的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書法家,是釀酒實驗者,是工程師……蘇東坡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我把理想寫進太空站》
王波
荊門中院刑一庭法官助理
通過英雄航天員劉伯明的太空日記,能學到豐富的航天知識,拓展眼界;還能欣賞到壯觀的航天美景,陶冶情操;更能近距離感受一位優秀航天員的工作和心路歷程,堅定奮勇爭先的理想信念!
兩院參加活動干警合影
此次兩院聯合開展讀書分享會暨圖書互贈活動,是加強兩院文化建設的一次生動實踐,今后,江夏法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兄弟法院間的交流學習,互學互促,打造好江夏“書香法院”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