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層一線“淬煉”的別樣青春
——青年干警訓練營之基層感言
初心,始于“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的遠大理想。
初心,忠于“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
初心,久于“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篤定追求。
2月2日,湖北省法院系統第二期青年干警訓練營里,5位基層人民法庭庭長和6位基層人民法院院長分別從基層任職經歷和心路歷程進行了分享和現身說法,與參加訓練營的優秀青年干警交流經驗。
他們在人生飽富精力的年月,最具華彩的時光,沉入一線,深入基層,他們伸張正義,他們為民解難,他們在講述踏上法院基層的征程、在講述自身對于職業的熱愛時,溫情、深邃而堅定。
石 英
武漢市江夏區人民法院烏龍泉人民法庭副庭長
人民法庭服務的群眾絕大部分是田間地頭的老百姓,在案件審理中需要格外注重用群眾容易接受的“土方法”去化解糾紛,用群眾聽得懂受得了的“法言法語”去釋法說理。
點評:
石英同志2021年從江夏法院到烏龍泉法庭,能積極適應新環境,實現了“三個轉變”,積極服務群眾,解決矛盾糾紛,努力提升當地人民群眾的“見法率”,充分發揮了人民法庭作為人民群眾中法治聯絡員、代言人和宣傳隊的職能。
雷姣姣
隨州市曾都區人民法院何店人民法庭庭長
從書記員到法官助理,到法官,到庭長,并于去年獲得個人二等功,全國法院先進個人稱號,我是知足且感恩的,并且堅信,我會做一個有良心的法官,不畏強權,不欺弱小,只為守護公平正義。
點評:
雷姣姣同志是一名90后,在人民法庭已經工作了7年。有這樣一組數據讓我印象深刻:2020年結案420件,2021年501件,2022年結案1065件,結案率達88.89%,何店法庭卻只有她一個法官,她所取得的成績正是源于對公平正義的始終堅守,對于服務人民的不懈追求。
張云路
恩施市人民法院龍鳳人民法庭庭長
每當看到行動不便的老人贍養問題終得解決后臉上露出的笑容、爭吵不休的夫妻破鏡重圓的喜悅抑或和平分手后的放松,劍拔弩張的鄰里握手言和、反目成仇的手足再續親情,我內心深處總會波浪翻滾,我想,這就是我們存在和堅持的意義!
點評:
張云路同志雖然很年輕,但已先后在兩個基層法庭主持過工作,是我們常說的“年輕的老同志”,既有著年輕人敢闖敢拼的沖勁,同時又有著老同志的沉著穩重。他能夠積極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人民法庭的建設,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盡最大努力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
林桂玲
遠安縣人民法院洋坪人民法庭庭長
每個人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梁家河”,洋坪法庭就是我的“梁家河”,從一開始送達路上暈頭轉向的新司機成長為了對轄區內34個村落輕車熟路的明白人;從一個只會抱著卷宗跟著老庭長后邊跑的助理審判員成長為了可以在這里獨當一面的負責人;從開始對胡攪蠻纏的當事人心生排斥和束手無策的“愣頭青”成長為了洞察秋毫、剛柔并濟、穩健控場的調解能手。
點評:
林桂玲同志是2013年遠安縣人民法院唯一一個主動申請下法庭的年輕人,在法庭工作已經十載有余,卻仍保持著司法為民的初心,關注群眾感受,重視群眾訴求,努力為當事人提供必要的訴訟便利,為確有困難的群眾提供司法救助,切實體現了司法的人性溫暖和人文關懷。
梁祖奎
竹溪縣人民法院泉溪人民法庭庭長
人民法庭是審判體系的最末梢,也是服務人民群眾和黨委政府的最前沿。地偏法不遠,守土要盡責。在1000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僅有一名長駐法官,我們更應該當好轄區法律代言人。
點評:
梁祖奎同志作為在場資歷最深的人民法庭庭長,一直保持初心堅守在邊遠山區,不以結案數量為追求,以實質解決糾紛為目標,積極幫助村民解決生產生活中易發的家庭鄰里、勞務債務、損害賠償矛盾糾紛,真正踐行了“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楊尚文
鄂州市梁子湖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青春的可貴之處在于,它允許我們有各種不同的選擇,允許我們犯錯,允許我們回頭。但是如果年輕時不去勇敢嘗試,等到年華逝去,再想選擇卻為時已晚,那時候就只能從別人的精彩講述中窺探自己錯過的風景。
張 婷
安陸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人生天地間,得失取舍無處不在。生活的體驗不同,人生的厚度也不同。我清晰的看到自己從暫顧眼前到提前謀劃,從被動應對到迎難而上,從毫無頭緒到從容擔當,從著眼個案到統攬全局,我看到了一個更加有能量的自己;我在爬坡過坎中逐漸找到方向,完成從專業法官到法院院長的進階。這,就是值得!
點評:
楊尚文、張婷這2名同志都是從省法院機關成長起來的優秀領導干部,在到基層法院任職之前,他們都經歷了多崗位的鍛煉,都經歷了基層的磨練,最后才能脫穎而出,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從機關到基層,從士兵到將軍,是一個極大地跨越,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和挑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他們的講述中,我聽到了其中的艱難、辛酸和彷徨,但更欣喜地感受到他們的擔當、拼搏、奮進和自信,他們并沒有停止自己的步伐,在領導崗位上仍然不斷地在鍛煉和提高自己,在屬于他們的“梁家河”茁壯成長。
王建明
陽新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在基層法院工作,盡管非常辛苦,但收獲了沉浸式的實踐鍛煉、沉甸甸的人民情懷和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我相信,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在基層的廣闊天地中,法院干警大有可為,法院事業未來可期。
點評:
王建明同志通過“六個堅持”將法院建設融入到陽新發展“大合唱”中,聚焦決策共謀,堅持在當地黨委領導下,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積極參與共建共治,助力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形成,成為當地黨委政府的法治參謀。
張 钘
建始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從檢察官到法官,從部門負責人到一院之長,在我看來,職業雖變,星辰大海的法治夢想沒有變;崗位雖變,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沒有變;身份雖變,對黨忠誠的赤子之心沒有變,始終都是在踐行“國之大者”過程中淬煉成長,在推進法治中國進程中務實重行。
點評:
張钘同志作為曾經的檢察干部轉崗任基層法院院長,法治夢想不變。為民初心不變,對黨忠誠不變,促進法院工作不斷創新發展。
黃建軍
紅安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最美的風景在基層、最真的感悟在基層、最廣的舞臺也在基層”。 從基層一路走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基層天地廣闊,是年輕干部扎根成長的沃土。我將以干在實處的精神氣魄和走在前列的拼搏姿態,團結黨組班子帶領廣大干警,萬眾一心、克難奮進,奮力推動法治之花在基層綻放!
點評:
黃建軍同志之前是鄉鎮黨委書記,在基層鄉鎮工作十余年,曾帶領群眾奮戰7天搶建一座傳染病醫院,也曾在山洪暴發時和400余名干部群眾一同堅守臨潰河堤。如今,作為基層法院的“一把手”,依然能夠用“共同締造”連起萬家心,讓老百姓共享司法便利、共建幸福生活。
苗 濤
興山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基層工作沒有任何虛招可供選擇,人民群眾心里都裝著一面鏡子,照出的不僅僅是冷暖,更照出我們基層公務員的形象,我常給大家交流,基層工作要做到不折騰問題,不回避矛盾,不好高騖遠,也不海市蜃樓。在基層工作,老百姓評價的不是我們的能力,更多的是在乎我們的實實在在。
點評:
苗濤同志工作經驗十分豐富,在鄉鎮、市局都主持過工作,他努力在行政工作經歷與法院業務實際中尋找結合點,打破固有思維,推動協同共管,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合唱,真正做到了融合、融入、熔升。通過深化多元共治,實現了基層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
▲省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趙文革
領導點評
今天交流的11名人民法庭庭長和基層法院院長身上除了有著深厚的法律素養,過硬的業務能力外,更有著對法官職業的熱愛與堅持;對百姓疾苦的感同身受,心系群眾的為民情懷;對中心大局的了解、參與、服務意識;淡泊利益,甘于奉獻的精神,這些優秀品質,既是他們扎根基層的真切感受,也是他們取得成功的經驗。
領導寄語
號召大家敢于、勇于下基層,因為基層大有可為,基層是了解國情的窗口,基層是了解民情,培植為民情懷的沃土,基層是提高能力的主戰場,基層是鍛煉成長的階梯,基層是我們奉獻社會,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舞臺。
無奮斗,不青春,以奮斗,致青春。新時代人民法院改革發展任重道遠,希望法院青年干警肩負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重任,投身基層,扎根基層,在執法辦案中大顯身手,在改革創新中盡顯風流,為人民法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審判職能,傾心為民司法,奉獻青春力量。
最后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段話送給大家: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青訓營的學員們聽完分享和點評,感同身受,紛紛結合自己的基層工作,暢談體會,下面將青訓營一班三組學員的體會和感悟摘錄如下:
李鵬洲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法院
每個人都是一束微光。2008年大學畢業,我很幸運的回到了家鄉長陽法院。工作一年后,被派到了資丘人民法庭,報到那天,坐著破舊的警車經過100公里的顛簸后,映入眼簾的是生銹的鐵柵欄,一棟兩層小樓突兀地懸在坎上,宿舍僅有一張棕床,剝落了油漆的桌椅嘎嘎作響。我問自己:“這難道就是我向往的詩和遠方”?庭長許是看出了我內心的失望,跟我說“別看我們這小法庭其貌不揚,其實是離百姓最近的地方”。
隨后的日子里,庭長手把手教我立案審查、庭審筆錄、調解執行、文書送達,同時讓我負責經費管理、內勤外聯、警車駕駛、卷宗歸檔。漸漸的,我獨立辦案游刃有余,告別了第一次開庭的慌張。漸漸地,我理解法庭里雖然都是雞毛蒜皮、里短家常,從離婚糾紛到父母贍養、從林田邊界到損害賠償,但其中飽含著百姓對公平正義的渴望和對法律的信仰。
漸漸地,我發現我雖沒有耀眼的鋒芒,但在維護公平正義的道路上,我是他人的窗,可以把光明點亮。也許是與資丘有緣,2015年,我脫下法袍投入了脫貧攻堅的戰場。五年的駐村歲月,我們摸底調查、制定規劃,爭取資金,發展產業。經過艱苦地努力,終于:硬化道路拉近了城鄉, 涓涓清泉流進了百姓的廚房,青磚綠瓦的安置區寬敞又明亮, 光伏電站讓村集體經濟不再緊張,一片片果樹在希望的田野上競相生長,夜幕低垂,文化廣場響起歡快的舞曲,群眾翩翩起舞,幸福的微笑洋溢在臉上。
多年以后,再回泉水灣,一聲“李書記,您還好撒?”,便是最大的褒獎。時光太瘦,指縫太寬,九年寒暑,葳蕤生香。回望,是傳承,是堅守,是奮斗,是擔當。我是基層的一束微光,我愿一直做基層的一束微光,把他人點亮。
邱 泉
荊門中院
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我在荊門中院屈家嶺法庭工作了兩年半時間,共審結案件近600件。游院長在開營講話中強調:政法系統的青年干警,不僅要忠誠,還要有忠誠的本領。在法庭的辦案過程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基層確實是錘煉忠誠本領的沃土。同時,我還深刻體會到:一名合格的法官,還需要鍛造出淵博的法律知識與豐富的司法經驗。
淵博的法律知識,并非一朝一夕可造就,而需終身不懈學習,青年干警尤為如此。法庭的案件類型遠不如中院審判庭的相對固定,我時時刻刻都有能力不足、本領不夠的恐慌感,如履薄冰,為此日復一日地研讀相關規定、相關著述、相關案例,一次又一次地四處討教,盡量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如今大數據時代為個人知識的成長提供了無限可能,青年干警更需拓寬學習渠道,通過書本閱讀固本培元,通過網絡查閱兼收并蓄,通過同道交流砥礪共進。這是時代賦予的歷史機遇,我們青年干警自當敢于迎戰。
豐富的司法經驗,更非一朝一夕可習得,而需終身積累借鑒,青年干警尤為如此。屈家嶺管理區地方不大、人口不多,但招商引資的企業卻不少,糾紛類型多元而復雜。對我而言,每個案件都是一座富礦,我從案件中慢慢理解了人生百態,慢慢看懂了商業邏輯,慢慢知曉了罪與罰。兩年半中的近六百個案件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培育了我的司法經驗,錘煉了我的司法智慧。我們眼中的日常審判工作,很可能影響當事人的命運,若因人生體驗、司法經驗乃至司法智慧的欠缺,讓當事人合法權益受損,則罪莫大焉。
游院長在開營講話中還強調:法官不僅應該是一個法律家,更應該是一個政治家,是一個人類文明的集大成者。若法官的法律知識不夠精深、專業功底不夠扎實、司法經驗不夠豐富、司法智慧不夠完善,固然案件還是可以結案,但真實成效如何?其實,做法官,更是一種良心活。
程 林
巴東縣人民法院
自2005年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在巴東法院工作至今,先后在辦公室、立案庭、政治部、審管辦等部門工作,現擔任審管辦主任。從書記員,到法官助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為一名員額法官。在法院工作的17年里,作為司法輔助部門的一員,未能到一線辦理審判執行案件,但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的我,有幸處于信息化時代和法院信息化建設的機遇期,見證了全省法院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剛進入法院時,全院僅有幾臺電腦和打印機,用于文字編輯和做庭審記錄,辦案人員習慣的是傳統紙質辦案模式,對信息化應用不重視、乃至抵觸,新平臺、新應用推廣緩慢。但隨著法院信息化建設規劃的實施和計算機知識的全員普及,全院信息化建設快速推進,各類平臺軟件相繼上線,辦公辦案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辦公辦案效率明顯提升。如今在線訴訟、一站式建設等讓當事人體驗到訴訟服務便捷高效,電子卷宗、輔助辦案等大大減輕辦案人員工作負擔。更重要的是干警對信息化的認識和觀念得以根本轉變,辦案人員從抵觸到歡迎,從不愿意用到辦案離不開,從漠不關心到積極獻言獻策。巴東法院作為山區法院,由于資金和發展水平等原因,信息化水平雖然與發達地區還存在不小差距,但信息化服務審判執行高質效發展的作用不可替代已成為共識。作為法院的青年干警,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擔當推進法院數字化建設的主力軍,積極推進信息化應用,為法院數字化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我相信隨著全省智慧法院建設的不斷推進,我院辦公辦案信息化水平將會再上新臺階,以更高水平服務審執工作和滿足百姓司法需求,助推我院工作高質量發展。
汪丹丹
老河口市人民法院
轉眼間,到執行局工作已一年有余。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記不清有多少人問過我:基層執行苦不苦?我都笑著對他們說:未覺執行苦,只覺人生值。正青春年少,自吾輩擔當!
剛開始到執行局時,面對紛繁復雜的執行工作,的確難適應。為快速了解執行工作難點,掌握執行工作態勢,我從著力化解執行信訪案件入手。通過接待信訪人、查閱卷宗、實地走訪等方式,我全面了解群眾訴求、逐案研判信訪堵點,還充分運用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和“三到位一處理”工作原則,推進信訪案件實質性化解,先后化解多起信訪案件,逐步減輕執行信訪壓力。為鼓舞干警士氣,我帶隊執行了兩起大型廠房騰退活動,并邀請市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現場見證,通過當地媒體的視頻宣傳,圍觀人數達10萬人次,執行工作迅速打開局面。為提升干警素質,組織開展“執行業務學習日”活動,以輪流安排主持人的方式,激勵全體干警積極參與學習研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執行干警的能力素質、大局意識、工作業績和工作作風有了明顯好轉,受到全院上下一致好評。
事實證明,我有能力做好執行工作,便未曾覺得執行工作苦,也未曾覺得基層累。這——便是我獨一無二的青春!
王 鵬
武昌區人民法院
今天有幸聆聽了五位基層法庭庭長、六位基層法院院長分享的基層感言,我備受鼓舞,同時也深感差距。
今年是我入職武昌法院的第十一個年頭,我先后在白沙洲人民法庭、民一庭、執行局、民二庭等部門從事審判執行工作。我在派出法庭時負責立案、庭審記錄、做報表、財務報銷等工作,雖紛繁復雜,卻讓我得到充分的鍛煉,學到了很多東西。正如游院長所說“艱苦環境是年輕人成長最好的營養劑”。在執行局時除日常辦案,還參與多起執行信訪案件辦理、突發事件處置工作,雖然面對的都是急難險重的任務,但同時也快速提升了我實質解紛的能力。正如游院長所說“急難險重的任務是年輕人成長的磨刀石”。調任民二庭至今,負責侵權責任糾紛案件審理工作,如何依法履職、秉公裁判維護好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是我面臨的全新挑戰,我將按照游院長“青年干警要勤于鉆研,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增長自身才干,成為審判工作的行家里手”的要求,注重學習提升,厚植為民情懷,提升服務大局能力,踏踏實實審理好每一起案件。
新的一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新的起點對我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給予了我新的動力。我將以此次訓練營為契機,扎根基層、奉獻基層,堅定信心、保持善良,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基層譜寫人生新篇章。
李敬之
五峰法院
入職五峰法院已十年,十年間足跡踏遍了縣域內的各個鄉鎮,最初三年在派出法庭擔任書記員、內勤,隨后輪崗至民庭、刑庭任法官助理,現在即將成為一名員額法官。在基層法院工作的十年,有收獲、有感悟、也有進步。
基層法院是學習的天地。基層是最大的課堂,群眾是最好的老師,亦如游院長在開營儀式上所說“老百姓火熱的社會生活是我們學習的鮮活素材,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值得借鑒的經驗,豐富我們的人生。”我們應善于學習、樂于學習、勤于學習,基層之路才能走得更遠、更穩。
基層法院是鍛煉的營地。文書制作、材料寫作、信訪接待、營商環境、掃黑除惡、鄉村振興等日常工作無一不是在鍛煉提升我們的各項能力,在急難險重的任務中扛重活、打硬仗,在潛移默化中磨意志、增本領、長才干。
基層法院是成長的寶地。基層工作瑣碎復雜,需要我們辦事仔細,認真負責。從最開始不知所措到后來井井有條,是十年的基層經歷改變了我。只有親力親為、勤政務實、精益求精,成長方能如約而至。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青訓營的課堂上聆聽了各位基層領導的工作感悟后,使我更加堅定了服務基層的信心和決心,扛起責任,扎根基層,做一名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好法官。
王 冕
黃石市下陸區人民法院
安撫坐在地上拍著大腿嚎啕大哭的大娘為其討回子女的贍養費,勸和因不愿洗碗而鬧離婚的小夫妻回家好好生活,微笑面對情緒激動的農民工兄弟為其討回拖欠的工資.....這就是我們基層法官的工作日常。
在基層法院已經工作十一年,我深知基層法官從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他們需要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百姓家中,走進百姓內心,才能實實在在解決百姓訴求。2020年我辦理了一起土地征用賠償的案件,社區征用了老人的菜地埋地下水管,老人不滿意賠償金額矛盾尖銳,在組織雙方在法院調解四次無果后,我發覺老人似乎非常在乎自己的那片菜地,調解時不斷提及。于是帶著書記員以及雙方當事人來到了老人菜地,首先夸了夸老人種的菜,又向他請教了收成好的秘訣,老人很開心他以自己會種菜為榮,氣氛正好的時候,我又順勢提起了賠償問題,老人很爽快地同意了之前的調解方案,還說土地就是農民的命,法官重視他的菜地走到了田地里,他心氣順了心結也就解開了。現在每當回想起這件案子我的內心都是愉悅的,我一直記得那塊菜地里和煦的陽光、宜人的風景、小溝里的潺潺流水以及半空中回蕩的笑聲。將心比心,走進百姓的內心,成就了他人,也成就了你自己。
今天又有幸聆聽了11位優秀基層法院院長、庭長的報告,我的心里激潮澎湃,感同身受,基層雖有心酸有汗水,但同樣也有淳樸有溫情,我無悔于將青春獻給了這方沃土,未來將繼續耕耘,書寫人生芳華!
省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覃文萍,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趙文革出席了分享會。湖北法院青年干警訓練營140余名全省法院青年干警參加了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