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審判庭當“法官助手”,就是在調解室當“知心姐姐”,或是在訴訟服務中心當“導訴員”,花甲之年的丹江口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審員羅敏忙得不亦樂乎。她用“老驥伏櫪”之志踐行著“陪審員、調解員、導訴員”等多角色的法治擔當,譜寫出了一首首令人嘖嘖稱贊的法治進行曲。
小目標:為霞尚滿天
“我當老師的時候就很喜歡鉆研法律,退休之后每天都關注法治新聞。”談起自己的法律“情結”,羅敏滔滔不絕。
2016年,丹江口法院推行家事審判改革,與丹江口市婦聯合作成立家事調解委員會,擬招募一批專職家事調解員。退休多年的羅敏毅然報了名。
因早年時當過老師,很會做思想工作,加之平時注重學習,積累了一些法律知識,羅敏在調解家事糾紛時得心應手。今年以來,她接手離婚、繼承、贍養(yǎng)等各類糾紛258件,成功調解216件,調解率高達83.72%,贏得了一致好評。5月,因成績顯著,她被丹江口市婦聯授予“優(yōu)秀巾幗志愿者”榮譽稱號。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雖然我已年逾花甲,但是每當挽救了一段瀕危的戀情、挽救了一個破裂的家庭,我的心里暖暖的。”羅敏表示,她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定分止爭這條路她一定會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小心愿:家和萬事興
“我調解案件多用情理,而法官審理案件多用法理。二者若能有機融合,定會產生較好的效果。”今年8月1日,羅敏被丹江口市第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任命為人民陪審員。
她清楚地記得,自己的“第一單”是陪審一起繼承糾紛案件。兄弟姐妹4人為了爭奪父母留下的房屋和存款,在法庭上反目成仇,爭得面紅耳赤。
庭審前,羅敏認真查閱了卷宗材料,寫下了閱卷筆錄,對事實了熟于心。庭審過程中,她根據審判長的庭審節(jié)奏,適時向當事人發(fā)問,并在法庭調解階段和主審法官一起,用情用理,苦口婆心勸解,最終使得原、被告達成了調解協(xié)議,握手言和。
“陪審經歷只有短短2個多月,但收獲卻不小。”9月底,羅敏作為優(yōu)秀陪審員代表赴武漢參加全省陪審員培訓,她說,“家和萬事興。我將竭盡所能,為促進家庭和睦、維護社會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小愛心:善舉匯大愛
1月,丹江口法院的“法官媽媽”們前往該院精準扶貧聯系點看望慰問貧困村民。當得知該村有一名殘疾女童,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癥且父母先后因病雙亡的情況后,羅敏眼眶濕潤。
看到眼前的小女孩雙腿無法直立,全靠年近70歲的爺爺奶奶照料,卻顯得很樂觀。羅敏撫摸著小女孩的額頭,拿出了一些零食和生活用品送給她,對她噓寒問暖,疼愛有加。
“這是我的一點兒心意。”臨走時,羅敏拿出1000元錢遞給了小女孩的爺爺。
“我個人能力有限,但愛心是無限的。正如那首歌中所唱的一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兒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這一年來,羅敏時時刻刻關注著小女孩的動態(tài),并積極聯系社會力量進行幫扶。
“她時常跟我說,志愿服務是交心,不是交易。她真誠對待每一個人,默默付出,不求回報,讓我很是感動。”被羅敏的精神所打動,退休在家的好友張國玉也加入了人民陪審員隊伍。
“大愛有大愛的價值,小愛有小愛的力量。她用小愛鑄大愛,凝聚為民服務大力量,展現了當代人民陪審員的風采。”談及羅敏,丹江口法院副院長向晶鑫如是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