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擔重任:打造“中國網絡安全谷”
9月7日,中央網信辦、武漢市人民政府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辦了“2016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本屆宣傳周將于9月19日在湖北武漢開幕,網絡安全博覽會、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網絡安全電視知識競賽等重要活動均在武漢市舉行。這是首次在北京以外城市,舉辦網絡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
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經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同意,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方案》。方案明確從今年開始,網絡安全宣傳周于每年9月第三周在全國各省區市統一舉行。今年網絡安全宣傳周將在9月19日-25日舉行,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由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六部門共同舉辦。
記者獲悉,今年宣傳周活動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舉辦網絡安全博覽會,近百家國內外的知名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企業將參加展覽;二是首次舉辦網絡安全技術高峰論壇,國內知名院士專家,以及來自俄羅斯、美國、英國、以色列、南非、新西蘭和香港地區及內地的互聯網和網絡安全企業領袖、專家將參會并演講;三是首次舉辦網絡安全電視知識競賽,來自28個省區市的代表隊在武漢市參加了復賽暨青少年網絡安全夏令營活動,總決賽將于安全周期間在武漢市舉行;四是表彰網絡安全先進典型,評選出網絡安全杰出人才1名、優秀人才10名、優秀教師8名,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網絡安全專項基金決定獎勵網絡安全杰出人才100萬元、優秀人才每人50萬元、優秀教師每人20萬元;五是公開征集網絡安全公益廣告。
據介紹,各省區市都已結合各地實際,制定了網絡安全宣傳周實施方案,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其中武漢主場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當好東道主、辦好宣傳周,成為湖北省、武漢市上下的決心和共識。
最美的空間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政策最優的配套
武漢傾力打造“中國網絡安全谷”
作為2016國家網絡安全周的東道主城市,武漢將在加強網絡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帶來一大創新。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述永透露,武漢計劃在東西湖臨空港經濟區創建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建基地,打造國內首個獨具特色的“網絡安全學院+創新產業谷”模式。
創建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建基地,武漢擁有優勢的基礎條件。武漢交通便利,科教資源雄厚,人才優勢明顯,現有98所高等院校、107.26萬在校大學生、研究生,100所科研機構,25個國家級實驗室,22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9名兩院院士,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網絡安全及相關學科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武漢將拿出城市最美的空間、最好的地段、量身定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優的配套服務,在臨近機場、連接地鐵、風景優美的東西湖臨空港經濟區,規劃20平方公里土地為“國家網絡安全人才及創新基地”及其生活配套設施用地,建設“中國網絡安全谷”,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創新產業園區,并在附近的500畝臨湖半島優美環境地塊,建設“國際網絡安全論壇”永久會址。
“網絡安全學院+創新產業谷”模式屬全國首創,其中包括五大創新。
創新網絡安全學院辦學模式,采用“計劃+市場”的方法,從全國各類科研機構、大學、企業研發機構遴選人才,靈活配置師資,從國內設置網絡安全一級學科大學、海外留學本科生和網絡安全攻防大賽尖子選手中“掐尖”招募,打造全國的網絡安全“黃埔軍校”。
創新網絡安全人才聚集方式,吸納網絡安全人才,納入“城市合伙人”計劃,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及團隊,最高可給予1億元資金資助。設立高額獎學金和創業專項基金。安排獨立的網絡安全專業碩士生與博士生研究生定向自主招生計劃和指標,推行申請考核制,開辦網絡安全少年班。
創新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包括“通識+實踐型”、少年班以及專業化培訓等多種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中引入真實、高水平的實戰對抗,為博士生配置戰略科學家導師和創新創業型導師,實行“雙導師”制。
創新建立網絡安全人才能力考評體系,制訂特殊優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取消傳統的按照論文、科研項目及經費、教學工作量的考核機制,而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科研工作主要目標,以科學的學業能力評價制度替代考試制度,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創新建設一流網絡安全產業園區,結合實施城市科技創新“創谷計劃”,通過地方政府、企業大學的戰略合作,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全力打造“研發—孵化—培訓—服務”于一體的特色鮮明、國際一流的網絡安全創新城。
另據《武漢晨報》報道:
承擔全國性重任,武漢為什么能?
全國聚焦網絡安全,即將進入“武漢時間”。
9月第三周,秋高氣爽,第三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式、網絡安全博覽會、技術高峰論壇等多項重要活動將在武漢舉行,這是首次將主會場設在首都北京以外的城市。
這是武漢承擔的一項全國性重要任務,也是這座城市在網絡安全領域實力的一次綜合展示。
在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空間里,攻防永恒,責任長存。致力于建設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的武漢,正以其深厚科教底蘊、加快崛起的產業實力,為國家網絡安全事業提供更多“武漢作為”。
智慧城市建設獲國家認可
今年,國家網信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文件,明確從今年開始,已在北京舉辦過兩次的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將于每年9月第三周在全國各省區市統一舉行,開幕式等重要活動可安排在地方省會城市舉行。
武漢市率先提出了申請。昨日,中央網信辦網絡安全協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市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應用水平很高,管理體制也非常完善,“把開幕式等重要活動放在武漢,是對武漢的肯定,武漢當之無愧”。
作為全國智慧城市建設領軍城市,武漢正全面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全市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數據多跑路,市民少跑腿”,武漢相繼建成一批涉及全市經濟結構調整、政府轉變職能、方便市民生活和社會發展大局的重點信息化項目。
武漢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給力”
2001年,武漢大學在全國首開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經過多年建設,學科優勢明顯,該校信息安全學科在2014年獲批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02年,華中科技大學成立信息安全本科專業,十多年來,共培養各層次網絡安全人才2000余人。
89所高校匯聚,在校大學生位居全球大城市第一,武漢高校人才儲備豐富,在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方面,優勢同樣明顯。網絡空間里,黑客、白客的攻防永恒,華中科技大學在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中,還注重攻防實戰訓練,正在籌備建設攻防演練中心、攻防大數據中心,以及大數據安全重點實驗室。
目前,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海軍工程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湖北警官學院、湖北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都建立了信息安全本科專業。今年,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獲批“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網絡信息安全產業有望沖入前三
在走出獨角獸企業斗魚、卷皮的光谷軟件園F4樓,武漢安天這家網絡安全領域的后起之秀,也隱身其中。核心成員來自武漢大學信息安全專業,創建僅6年,武漢安天在移動反病毒引擎上已經走到全球前列。記者獲悉,該引擎已被小米、金立等多家主流安卓手機品牌采用,覆蓋手機超過4億。
畢業學生創新創業,外地人才回漢創業,高校企業孵化,是武漢網絡安全領域企業的三大源頭。后者數目不少,比如天喻信息、達夢數據、華工安鼎、思為同飛等企業,多是脫胎于華中科技大學的孵化,虹旭信息則是郵科院的旗下企業。
據初步統計,武漢市擁有從事研發、應用、銷售等各領域網絡信息安全企業百余家,其中大部分在東湖高新區登記注冊。“相比北上廣而言,武漢正在奮起直追。”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國軍說,經過后續努力,武漢的網絡信息安全產業有望沖入全國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