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評論: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湖北日報2023年3月27日第05版
近日,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布在全省法院開展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降本增效突破年活動,提出7項重點工作任務和24項具體舉措。與此同時,湖北檢察機關辦理首例審判階段企業合規案件,幫助企業“解病灶”,引導企業“走正道”。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經營主體生命之翼、經濟發展活力之源,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其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到哪里,司法服務保障就跟進到哪里。司法服務只有不斷跟進、不斷優化,才能更好服務經濟大局。
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必須發揮好法治的保障作用,讓遵紀守法的企業不吃虧,讓企業家放心投資、安心經營,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環境。從目前法院系統和檢察院系統的司法案例來看,著眼于微觀用服務解決困難,著力于宏觀借政策突破瓶頸,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積極成效,為營商環境的優化不斷添磚加瓦。
“降本增效突破年”著眼于更充分、更積極地發揮司法職能,切實降低矛盾糾紛化解的社會治理成本,既做維護企業合法正當權益的“護航者”,又當服務企業合法合規發展的“店小二”。人民群眾到司法機關,是為了解決急難愁盼,是為了找到解鎖的鑰匙。“依法辦案”是必須的,但這只是最低要求,在法定自由裁量范圍內,能不能在法律空間內找到最優解、最大公約數,要以人民群眾的評價為第一評價,要以經營主體的感受為第一感受。如果以為挑水到了井邊就是萬事大吉,表面看按規矩辦得無可挑剔,實質是外披綾羅緞、里穿爛棉襖,折射出來的推諉職責、敷衍民意,無形中傷害了公信力,拖延了發展的腳步。把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才是對法治的尊重、對信任的尊重。
形成靠制度不靠人情、靠法治不靠關系的營商環境,就要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健全法規制度、標準體系,降低交易成本、維護信用關系,不斷破除各種“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讓辦事情順順利利、高效便捷,聚眾智、集眾力,這樣的營商環境就能讓更多市場主體輕裝前行、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