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不大,我上邊有人!”
“問題不大,差不多要20萬,請托別人是要花錢的!”
“我找的是大領導,還有一些搞工程的老板,具體不方便說,但是可以幫你們搞成緩刑。”
“我認識的這個人關系蠻硬!我原來也是在外面混的!你看我一直沒事吧?那都是有人保護的!”
……
言之鑿鑿,拍胸擔保,
是不是讓“攤上事兒”的你心動了?
別急著掏錢,
這可能是精心設計的詐騙!
今年4月,楊某從聊天中得知劉、袁二人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起訴,正在取保候審階段。楊某“靈機一動”動了歪腦筋,告訴袁某自己可以幫忙把他倆判成緩刑。
楊某和袁某相識多年,袁某自覺二人是很好的朋友,加之對牢獄之災的恐懼,病急亂投醫,便相信了楊某的話。
楊某提出先要5000元煙酒錢,作為見面禮,探探“大領導”的口風,但成與不成都不能退還。劉某當場向楊某轉賬5000元。
5天后,三人再次碰面。楊某提出要請托吃飯送禮、打點關系,每個人需要給他16萬合計32萬,先付一半,事成后付尾款。劉某當場轉賬16萬元給楊某。在之后的3個月里,楊某先后3次以給“大領導”送禮為由向劉某索要錢財,劉某共轉賬4萬元給楊某。而袁某一直稱自己最近手頭緊張,楊某以替袁某墊付給辦案人員索要的財物為由,要求袁某向其出具了一張金額為15萬元的“借條”。
7月12日,公安機關決定對劉、袁二人實施逮捕。劉某發消息給楊某:“今天就要被關了,這就是你所謂的沒事?”楊某回復:“我馬上帶人過來。”劉、袁二人被送進看守所后,劉某的女朋友小于找到楊某,詢問“運作”情況。不懂法律的小于“撈人”心切,當場轉賬3萬元給楊某。7天后,小于按與楊某的約定來到公安局,卻沒有接到劉某。事后楊某辯稱,事情沒辦成,過幾個月再退錢。小于意識到自己被騙,于是報警。
至此,楊某以請托關系為由,共計詐騙了23.5萬元,并將騙取的資金全部用于賭博。
建始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楊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共計人民幣23.5萬元,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鑒于被告人具有坦白、退還全部贓款等悔罪表現,可對其從寬處罰。被告人另有詐騙未遂15萬元的犯罪事實,對其從重處罰;被告人為賭博違法活動而實施詐騙,且有犯罪前科,酌情對其從重處罰。最終依法判處被告人楊某有期徒刑四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萬元。
法官提醒
近年來,請托類詐騙案件時有發生,常見的請托事項包括“低價購買內部房”“安排工作”“安排入學”“職務升遷”等等。對于這些自稱神通廣大的“掮客”的種種說辭,大家要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
本案的被害人劉某、袁某被取保候審后,私自離開所居住的縣市,與被告人串通,盲目相信關系,不但被騙取錢財,還在被告人的忽悠下放棄認罪認罰,最終被依法從嚴懲處。
提醒廣大人民群眾應摒棄“送禮”“找關系”“撈人”的陳舊觀念,如需表達合理訴求、爭取合法權益,可通過正當途徑實現,相信國家法律,相信辦案機關,自覺遵法守法,避免上當受騙導致人財兩空,甚至可能涉嫌行賄等刑事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