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三级视频,中文一区一区三区高中清不卡免费,在线手机中文字幕,五月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多元解紛、聚焦基層、借力科技、扎實辦實事
——湖北法院把公平正義送到群眾身邊

發布時間:2022-01-21  訪問次數:2666

1月14日上午,天空飄著小雪,棗陽市人民法院七方法庭法官開著巡回審判車,來到距離市區50公里的楊垱鎮胡營村,公開審理一起贍養案件,幾十名群眾參加旁聽。

庭審結束后,承辦法官還就該案涉及的法律問題,以案說法,現場開展普法宣傳。

開展巡回審判,深入田間地頭、百姓家中,就地立案、就地開庭、就地調解……司法為民故事,每天都在湖北各地各級法院發生。

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在武漢市武昌區糧道街東龍社區舉行國家安全普法宣傳活動。

2021年,湖北法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切實保障群眾切身利益,積極回應群眾司法新需求,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定分止爭 多元解紛大格局基本形成

“謝謝法官,只用一天時間就解決了問題,使我們恢復正常經營。” 近日,武漢某建材公司代表來到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法院,為法官和調解員送來錦旗,表達感謝。

此前,該公司因買賣合同糾紛將湖南某建設集團告上漢陽區人民法院,要求支付貨款150余萬元及違約金約15萬元。漢陽區法院對案件進行經濟影響評估后,為了減輕企業訴累,降低訴訟成本,制定了初步的調解方案。

當天下午,法官將案件委派給特邀調解員進行訴前調解,并就調解工作現場指導。法官和調解員對16項結算單逐一對賬、仔細核實,針對雙方分歧較大的資金占用利息部分,耐心、細致地做工作,一步一步解決矛盾,最終圓滿解決糾紛,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于2022年1月30日前分期還款。

法者,定分止爭也。湖北法院圍繞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搭建多元解紛有形平臺,“調解在先、訴訟在后”的多元解紛大格局基本形成。

全省三級法院均啟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861個調解組織、4650名調解人員入駐參與調解,調解案件306662件,調解成功率達72.41%。

其中,咸寧法院積極參與當地市、縣、鄉、村1120個人民調解中心建設,促進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針對基層案件多發生在家庭內部、鄉親鄰里之間的特點,堅持調判結合,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有機融合,服務法治鄉村建設。全省人民法庭調解、撤訴結案92946件,案件調撤率44.5%,服判息訴率92.93%。

為著力化解疫后矛盾糾紛,湖北法院深入落實服務復工復產27項司法措施和62條涉疫糾紛案件處理工作指引,緊盯受疫情影響較大領域,妥善處理合同履行、債務償還、租金交付、勞動爭議等糾紛案件362514件。

針對疫后矛盾糾紛特點,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在糾紛易發多發領域構建“法院+工會”“法院+婦聯”等“1+N”多元解紛模式,引導當事人和解協商、共渡難關,加快修復因疫情受損的經濟社會關系。

制定清單 為民辦實事傳遞司法溫暖

全省法院已全面實現訴訟費繳退費“碼上辦”。

“再也不用法院、銀行兩頭跑了!”近日,在完成訴訟繳費程序后,湖北瀛楚(孝感)律師事務所律師凡夢博感嘆。

從掃碼繳費到領取繳費發票,凡夢博只花了不到5分鐘。如果按照法院傳統的繳費模式,手續十分繁瑣,當事人往往為繳訴訟費和開具訴訟費票據,多次往返于法院、銀行,耗時費力,有時銀行人多,繳費排隊都要半天。

2021年,省法院將“完善全省法院訴訟費網上繳退功能”,列為院領導班子領辦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和頑瘴痼疾整治重點項目,并通過信息化建設來解決這一長期困擾當事人的難點問題。

截至目前,全省訴訟費繳退“碼上辦”完成在線繳費253952筆,涉及金額9.88億元;完成線上退費10498筆,涉及金額4425萬元。

在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過程中,湖北法院制定司法為民實施清單,明確各類項目1445件。其中各級法院院長領銜主辦重點項目257件,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司法實惠。

聯合省婦聯等部門健全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工作機制并發布典型案例,助力平安家庭建設,全省法院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94份。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在全省96家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制定出臺《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辦法》,幫助失足少年教育改造和順利回歸社會。

加強勞動糾紛預防和化解,依法保障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從業者合法權益;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審結涉農民工工資案件7930件,幫助務工人員追回工資3.98億元;依法為困難當事人緩減免訴訟費3200余萬元,為1017名當事人發放司法救助金3300余萬元,讓群眾感受到司法溫暖。

準確把握民法典精神,審結民生領域案件78611件,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依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妥善審理金融借款、民間借貸等案件116701件。堅決打擊非法集資、電信網絡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審理相關案件2555件,牢牢守住老百姓的“錢袋子”。

聚焦基層 打通司法為民的神經末梢

竹山法院得勝法庭法官帶著國徽、拉起橫幅,在一處農家小院進行“巡回審判”。

近日,黃梅法院龍感湖巡回審判點揭牌儀式,在黃岡中院龍感湖人民法庭舉行,這標志著龍感湖管理區“老百姓跑腿打官司”將成為歷史。

人民法庭作為人民法院的基層派出機構,是人民司法的法治末梢。

“基層法庭要向中心化、標準化、規范化邁出堅實步伐。”省法院主要負責人要求,全省各級法院院長要把人民法庭建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履行“第一責任”,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各級法院進一步調整優化人民法庭布局,積極爭取地方黨委和政府的支持,推進人民法庭信息化建設,在新發展階段推動全省人民法庭工作實現新跨越。

據悉,湖北法院堅持把依法辦案作為人民法庭服務鄉村振興的基本途徑,大力開展巡回審判,深入田間地頭、百姓家中,就地立案、就地開庭、就地調解。去年全省人民法庭收案23.48萬件,結案20.89萬件。

2021年,省法院抓住省人大常委會在全國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支持人民法庭工作的重大契機,扎實開展“基層基礎建設年”活動,切實加強人民法庭建設,服務保障鄉村振興和基層社會治理。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將人民法庭建設項目納入省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截至目前,湖北法院在農村地區建設352個綜合性法庭,推動司法服務全覆蓋;推進186個城區城郊法庭專業化轉型,實現城鄉法庭差異化分工、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省法院出臺的《關于加強人民法庭干部工作的若干意見(試行)》明確,把是否具有人民法庭工作經歷作為提拔任用的重要條件,基層法院院領導應當優先從具有人民法庭庭長任職經歷的人員中選拔,基層法院中層正職以上領導一般應當具有人民法庭工作經歷。

去年,全省為基層法院申請增加編制74名、增核法官員額334個,選派優秀年輕干警到人民法庭工作,全省“80后”法庭庭長比例占50%以上,將人民法庭打造為人才培養基地。

借力科技 打造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

1月4日,新年首個工作日,荊門市中級人民法院通過“湖北法院電子送達平臺”,成功送達兩起案件的裁判文書。

湖北某建設公司因與廖某勞動爭議糾紛管轄權異議一案,不服一審裁定,向荊門中院提起上訴。荊門中院依法作出裁定,隨后發起送達任務。送達專員接收任務后,當即與當事人聯系,核實其身份、征求其同意電子接收裁判文書的意見,并借助“12368”訴訟服務平臺向當事人發送了帶有文書鏈接的短信。

兩分鐘后,送達專員的手機上收到了平臺的反饋短信,提示送達成功。與此同時,當事人按照短信提示操作,即可隨時隨地查收裁判文書。

這是民事訴訟法修訂后,湖北法院首次通過電子方式送達裁判文書。修改后的民事訴訟法于1月1日起正式施行,明確將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納入電子送達適用范圍。

湖北法院聚焦群眾訴訟不便等突出問題,按照“服務群眾、服務法官、服務審判”工作新思路,全面促進訴訟服務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全力打造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

建成啟用移動微法院、律師服務平臺,全面運行“收轉發e中心”、郵政集約送達機制,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查詢案件、預約法官、提交材料、在線咨詢等訴訟事務。

推進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訴訟服務熱線相互融合,形成訴前調解、起訴立案、審判執行和網上接訪的在線訴訟工作閉環,實現跨域立案100%全覆蓋,調解、送達100%全流程在線,實現群眾訴訟“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辦”。

當前,全省法院正持續深化思想破冰,在已有體系架構下,加強技術創新,進一步探索建立全省法院“數據工場”、移動辦公辦案大平臺,以信息化技術助力審判工作和訴訟服務。

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完成電子送達101.31萬次,接聽處理來電69.96萬次,相關訴訟事項平均辦理時長小于2天,服務滿意度達99.62%。

加強監督 消除公正為民司法堵點難點

“被告人是否明知接收的包裹內有毒品?其行為是否屬于犯罪未遂?我作為辯護律師提出以下觀點……”

近日,省法院召開審判委員會會議,討論研究被告人羅某、李某運輸毒品上訴案時,邀請省人民檢察院出庭檢察員及兩被告人的辯護律師參會陳述意見,并接受審判委員會委員的詢問。

為加快構建與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模式相適應的審判權力制約監督體系,2021年7月,省法院出臺《關于充分發揮律師作用 加強審判權力制約監督 確保司法公正的意見(試行)》,明確要求承辦法官應當全面審查律師提出的辯護、代理意見和相關證據,結合案件審理的重點和爭議焦點如實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反映情況并分析說明。

近年來,省法院堅持放權與監督相結合,全面修訂《司法責任制工作指引》,健全“四類案件”識別監管機制,壓實院庭長審判監督管理職責,對監督不力造成案件重大瑕疵的追責問責。

為暢通監督渠道,省法院出臺《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邀請省檢察院檢察長列席省法院審判委員會會議,推動檢察長列席同級審判委員會會議常態化制度化。

同時,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審判權力制約監督的工作要求》,提高二審案件開庭率,嚴格適用發回重審、指令再審,加大提級執行力度,避免因程序空轉導致“案結事不了”。

建立全省案件監管中心,實現案件管理風險信息的全面采集、科學分析、精準推送、快速處置,提升審判監督管理精準化水平。全省法院組織516名員額法官輪崗交流,對471名業務部門負責同志易崗任職,以落實重要崗位、重要環節廉政風險防控制度。

針對裁判標準不統一、法律適用分歧解決不暢問題,省法院制定《關于建立法律適用分歧解決機制的實施辦法》等制度,促進裁判標準、辦案尺度統一。

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制約公正為民司法的堵點、影響法院隊伍建設的難點,省法院集成兩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成功經驗,堅持問題整改與建章立制相結合,推動個性問題與共性問題、顯性問題與深層次問題一起解決。

編輯: 柯學文 陸明
文章出處: 湖北日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伽师县| 崇文区| 历史| 阳西县| 托克逊县| 迭部县| 德阳市| 武山县| 华蓥市| 泽普县| 临猗县| 明光市| 南漳县| 闽清县| 龙岩市| 大安市| 平阳县| 巴彦淖尔市| 原平市| 固镇县| 黔南| 利津县| 叙永县| 隆化县| 兖州市| 中江县| 杨浦区| 婺源县| 永丰县| 外汇| 天长市| 卢湾区| 丁青县| 海口市| 桓台县| 安岳县| 五常市| 罗江县| 武安市| 双鸭山市|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