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山區二十載 丹心一片只為民
——記鄖西縣法院香口人民法庭庭長阮榮明先進事跡
(通訊員:王銳 李思山 編審:程勇)在蜿蜒蒼茫的秦嶺之下、漢江之濱,座落著鄂西北邊陲重鎮鄖西縣,這里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門戶”之稱。在這片3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一名鄉村法官22年扎根基層人民法庭,雙腳幾乎走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身影遍布這里的村村寨寨,真心為民,風雨無阻,無怨無悔。他,就是現任鄖西縣法院香口人民法庭庭長阮榮明。
1992年8月,阮榮明學校畢業分配到家鄉法院的景陽人民法庭,從青春蓬勃的毛頭小伙到兩鬢染霜的穩健法官,20多個春秋的寒來暑往,他輾轉工作10多個邊遠鄉鎮,3000多件案子的卷宗已能堆積如山。他把一片真心獻給了大山,他用一腔赤誠譜寫了一曲曲婉轉悠揚的為民之歌。
扎根基層苦也甜
當時,交通狀況差,景陽法庭離縣城400里,一個月進城打印文書一次,每次得一整天時間。遇到惡劣天氣,要坐船、汽車、火車,一路繞道毗鄰的陜西省旬陽縣、湖北的鄖縣才能抵達鄖西縣城
1994年冬季的一天,為一個400元錢的案子,阮榮明和同事早上一大早從法庭出發,翻山越嶺100多里,返回時走到半路天黑了,晚上在路上借宿,一直找了三家才在白果坪村王大爺家找到住宿的地方。王大爺把最好的床鋪讓給法官們住,最好的菜給他們吃。第二天早上臨走時,阮榮明和同事留下了20元生活費,當天順路又送達調解了3件案子。到了夜晚,途中搭上了老鄉的手扶拖拉機,他和同事用隨身帶著的手電筒為拖拉機照亮,深夜才回到法庭。
1996年夏一天,他和同事騎著借來的自行車到泥溝村辦案。走的是盤山公路,為了節省時間和路程,每遇一個大彎道他們就扛著自行車爬小路。天氣炎熱,阮榮明在半途中突然中暑暈倒,同事急忙用隨身攜帶的行軍壺給他灌上幾口涼水才緩過神來,繼續扛著自行車爬山。說起這件事,阮榮明當年的同事、現已調離法院成為一名基層領導干部的姜立清還記憶猶新,并感慨不已。
1997年3月,他調到香口法庭工作,一干就是8年。最開始自己掏錢買自行車,后來又借錢買了摩托車。1999年夏下鄉辦案途中,在六斗鄉倉房村急拐彎處遇到貨車,錯車時摔倒在地致胳膊脫臼,整個右胳膊的皮肉里都嵌滿了路上的石子,鉆心地痛。
2005年,他調往地處鄂陜兩省三縣交界處的湖北口回族鄉任法庭副庭長。當年秋天,當地有一個回民在漢民手中買了一頭牛,當時差一些錢,回家后就把牛殺了賣,結果市場發生變化虧了本,欠下的買牛錢也沒有還。為此兩人發生矛盾,反復做工作無效后,他又多次出面請當地“阿訇”出面調和。最終,雙方都作出了讓步,圓滿化解了這場回漢糾紛。
2010年,阮榮明調任店子法庭庭長。當年5月,栗谷莊村段某為其父親選墓地,旁邊是陳家的祖墳,出殯當天陳家將兩桶大糞潑進段家的墓地,兩家為此劍拔弩張長達一個月。得知情況后,他主動出面調解,最后雙方互做讓步,段家最后在附近重新選墓地將其父入土安葬,化解了一起極可能激化矛盾引發刑事案件的糾紛。
2014年3月,阮榮明又調回到香口法庭擔任庭長,近半年來,他半夜經常接到店子、湖北口當地群眾的電話,要求他幫忙化解糾紛。
回憶20年來基層法庭的工作和生活,阮榮明表示,雖然辛苦、清苦,但磨煉意志、鍛煉品質,而且與當地群眾結下了不解之緣,每當他感到困惑時,“忘年交”的張大爺、李大嬸一個電話他便一個激泠,頓時透心兒地甜,這是終身的寶貴財富。
傾情為民結真情
工作中,阮榮明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時時處處為百姓著想,歸他管的,他要管,不歸他管的,他還要主動湊上去管。當事人的東西丟了,他會幫忙去追,村民的孩子在外地出了事,他以個人身份主動幫忙。
2012年3月20日上午,阮榮明到該轄區景陽鄉泥溝巷送傳票,村民馬某向他求助,告知其女兒小梅被人騙到山西搞傳銷,求求他救人。他迅速按馬某提供的電話與小梅聯系,小梅在電話中情緒激動,哭泣著說:“你們快來救我,我兩天都沒吃飯了。”他穩控住小梅的情緒并告訴她,“我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幫你,請你保持電話暢通,將你所在位置用短信發給我。”掛斷電話,他很快接到短信“我在山西大同市春和園小區”,他通過114查詢,撥通了山西大同市110,將這一求助信息告訴了接警民警。21日上午8時,小梅獲救了。
2013年11月份,他主審了祝莊翠和李某的特殊離婚案件。李某某2009年因車禍,身受重傷,癱瘓在床,他家中還有年邁的母親和尚未成年的孩子。祝莊翠想改嫁又拋不下臥床不起的李某,她改嫁一事也受到李某叔叔們的阻攔。在受理案件后,他迅速聯系了地方政府和村干部,一起協商處理此案。他多次找到原、被告及其叔叔和原告待嫁的鄭某,反復給他們做工作,釋法律、講道理、訴真情,并請地方政府對被告家庭的特殊情況予以照顧。最后原告祝莊翠和鄭某同意一起照顧李某及其母親。善良女子祝莊翠帶著癱瘓“丈夫”改嫁在當地引起了極大反響,十堰市電視臺法制頻道、鄖西電視臺《以案說法》欄目先后播出,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節目組深入店子鎮實地采訪,并制作節目《帶著“丈夫”去嫁人》在2013年12月16日和2014年10月6日中午央視一套兩次播出,一時傳為美談。
一談起辦理過的案件和經歷過的事,阮榮明說的最多的是與轄區群眾結下的深情厚誼。他反復重復,基層群眾是那么地質樸和善良,這份情難以忘懷。
回憶起那些定格在歲月里的點點滴滴,他意猶未盡。在香口法庭,周圍群眾每年只要是殺年豬、烤酒都要接他和法庭的同志們去坐坐。在店子法庭,關防鄉的宋學文大爺從2011年開始,每年都要到法庭送一袋自家產的板栗,無論怎樣拒絕都推脫不掉。一個執行案子的申請人俞某在執行款拿到后,買了2只土雞和20斤土酒送到法庭,他推辭不掉,只好將這些物品折價300元通過郵局寄了回去……
面對親人多愧疚
多年來,阮榮明將自己的真心和真情,幾乎都用在了轄區的鄉親們身上,然而面對自己的家人,他剩下的只有愧疚。多少個夜晚,他含著淚在心里回想自己對家人虧欠,可時至今日,他都無法將這些“欠債”彌補回來。
1996年5月,他和妻子結婚,妻子當時也在邊遠的鄉鎮工作,夫妻兩地分居長達15年,至今仍是如此。
1997年8月,妻子臨產,在縣醫院僅呆了一天就出院了。為了照顧妻子、孩子又不誤工作,他在法庭旁邊租了一間民房,請岳母過來料理。第二天他就外出辦案,沒能當天返回。第三天小孩兒突發疾病被送到香口衛生院,醫生說小孩兒沒救了。第四天,他才趕回來,找了一輛四輪農用車經過2個小時的顛簸才把小孩兒送到縣醫院搶救。孩子一直昏迷了7天,最終因延誤了治療時機,直到現在孩子體質虛弱,記憶力不佳,被鑒定為二級殘疾,完全不能獨立生活。
不幸事一樁接著一樁,阮榮明的父母罹患的都是癌癥,先后去世,遺憾的是由于外出辦案,他都沒能為父母送終。多少次不幸的打擊并沒有擊倒這個五尺男兒,他依然堅守在人民法庭的前沿陣地。
妻子是他的賢內助,經常調侃他是不是“賣給了法院”,當初是不是“瞎了眼”才嫁給了他。別人都說他“怕老婆”,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欠妻子和家人太多了,只能“忍氣吞聲”。有時候,吵歸吵,鬧歸鬧,妻子一直堅定支持著他的工作。
多年來,他辦理的幾千件案子無一錯案,無一因處理不當引發上訴、上訪和不良事件,周圍的群眾都信任他,愛戴他,每每離開一個法庭到另一個法庭,群眾有了事仍然打他的電話,請他解決糾紛。
阮榮明說,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要義無返顧地干下去,他經常告誡庭里的年青同志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他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感染和影響著身邊的青年干警。他們都把他當作老師、兄長。與阮榮明一起共事兩年的小陳說,自己非常感恩他這位老師,在他的言傳身教下自己在基層快速成長。
阮榮明在基層法庭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抒寫著人民法官對正義的執著、對良知的堅守、對人民的熱愛,用實際行動實踐著一名人民法官崇高的誓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今年,他帶領的店子法庭被授予“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香口法庭喜獲“全省示范人民法庭”。他的工作得到轄區群眾、上級法院和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縣法院多次授予其“辦案能手”、“先進工作者”,鄖西縣委授予其“十佳政法干警”、十堰中級人民法院授予其“執行工作先進個人”、“全市首屆十佳法官候選人”,省委政法委授予其“全省優秀黨員政法干警”等光榮稱號。2013年3月,他被省高院記二等功一次。今年7月,經層層推選、媒體公示、測評,鄖西縣委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辦公室與鄖西縣人民法院授予其鄖西縣首位基層“最美法官”。十堰市中院更是將阮榮明作為全市法院唯一一名候選人推薦為全省法院“最美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