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為民重實效 多措并舉解民憂
南漳法院武安鎮人民法庭到農戶家門口開庭之一(圖片由作者提供)
南漳法院武安鎮人民法庭到農戶家門口開庭之二(圖片由作者提供)
南漳縣人民法院武安鎮法庭,是一個山區法庭。寬敞整潔的院落被一片綠意盎然的油菜地包圍著,院內每天不停地接待前來尋訪的群眾,一杯熱茶,一聲問候,洋溢著融融的親和力和旺盛的人氣。
再看看法庭會議室內掛滿了一面面群眾送來的鮮紅錦旗,鑲嵌著“親民愛民,為民解憂” 、“為民做主,公正執法”“一心為民,公正廉明” 、 “企業的保護神”等燙金大字。從2004年至今,群眾送給武安鎮法庭的錦旗就有14面。一面面錦旗,飽含著老百姓對人民法庭的無比信賴和擁戴之情。
武安鎮人民法庭還是全國多家新聞媒體競相追逐報道的熱點。新華社、人民法院報、南方都市報、湖北日報、中國法院網、湖北法院網、襄樊日報等多次報道該庭親民、便民、惠民的經驗和做法, 新華社《中國圖片總匯》收藏并多次大幅刊登他們“巡回法庭進農家”的場景圖片。
該法庭也受到當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充分肯定,2004年被南漳縣委授予政法工作先進單位;法庭庭長楊仕滿在建黨83周年時被襄樊市中級人民法院榮記個人三等功,被南漳縣委政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05年3月,武安鎮人民法庭在全省900多個基層法庭中被省高院授予省級模范法庭,擠身于全省15家模范法庭之列。
一個小小的基層法庭,何以贏得老百姓的厚愛?為何引起上上下下如此關注?一件件親民、便民、愛民的實事,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司法為民之歌,也道出了武安鎮人民法庭何以鑄就“威與位”之奧妙。
-----法庭和百姓間有座“連心橋”
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法院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對人民負責,為人民掌權,為人民服務,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宗旨。只有以民為本,才能實踐民事法為民,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為此,武安鎮法庭把聘請群眾執法監督員、執法聯絡員作為親民的一大舉措。他們從鎮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中聘請6名為執法監督員,在轄區村組125,000名群眾中選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的代表41名作為執法聯絡員,同時,法庭還在武東、安集、劉集、雙柏四個中心和邊遠地帶建立了便民訴訟接待站,由聘請的聯絡員擔任接待站負責人, 規范接待和處理程序,在武安鎮地區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司法網絡。法庭每月還定期到接待站審查立案,接訪咨詢,讓最基層的群眾來直接監督法庭工作, 把村組中的信息傳遞到法庭,便于法庭及時審理,在法庭和老百姓之間搭建了一個“連心橋” 。三股泉村村民郭某某死在家里5天無人料理后事。執法聯絡員郭道全發現后,首先就向武安鎮法庭庭長楊仕滿反映。楊仕滿深感群眾的信任就是責任,當即與鎮委政府取得聯系,迅速處理了此事。2004年,法庭通過監督員和聯絡員受理的案件達76件。
------小小“綠卡”寄深情
武安鎮是全省10萬人以上的大鎮之一,管轄版土398平方公里,轄區內人口多,地域廣。針對村民普遍法庭意識欠缺,有矛盾不知道找誰,想打官司不會起訴的情況,武安鎮法庭設計了一種綠色的“便民聯系卡“,該卡A面印有當事人訴訟須知,法庭受案范圍,收費標準和法庭公正司法,熱情服務的承諾,B面印有法庭工作人員和各村司法聯絡員的姓名和聯系方式,發放到880名村組干部和聯絡員手中,由他們再廣泛發放到各村群眾當中,群眾通過撥通卡片上法官的電話,就可盡快解決困擾多時的糾紛和問題。這一做法把便利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趙家營村莊組村民沈某某就承包堰塘與村委會發生爭議。他1998年與村委會簽訂承包本村堰塘合同,合同期為10年,每年承包費800元,他當年就交齊了十年的承包費8,000元。2004年8月,村里以化解村級債務為名,給了他500元錢要收回堰塘。沈庭國撥通了“便民聯系卡”上庭長楊仕滿的電話,要求說理。法庭迅速派人來調解此事,在法律面前,村委會讓沈某某繼續承包。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至今,法庭接待來訪反映和咨詢的達1,800人次,接聽群眾熱線電話1,500多次,群眾通過電話立案的訴訟案件176件。這一做法延伸了法庭的服務領域,提高了法庭的工作效率,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好評。
------法庭開到家門口
如何讓司法為弱熱群體服務?在實踐司法為民中,武安鎮法庭抱著這樣一個理念開展工作,就是不讓群眾多花一元錢,不讓群眾多走一里路。武安鎮轄區共12萬多人,轄區地域廣、人口多、局部地區山大人稀,自然條件惡劣,有些地方的群眾還處于貧困狀態打不起官司,有的地方的群眾打官司要跑200里路。這些群眾有糾紛有矛盾不愿通過法律來解決,有的群眾有委屈寧愿憋在肚子里也不愿打官司。這些矛盾如果不及時化解,就會導致矛盾激化。武安鎮法庭就開著“便民訴訟直通車”,帶著簡易審判桌進村、入戶、進農家,把法庭開在農家院,設在田間地頭,就地審理婚姻家庭鄰里糾紛、農村債務等簡單民事案件。全庭6名干警不分晝夜,不辭辛勞,哪里有求助就及時趕到哪里,幾乎每周都要下鄉巡回開庭,及時化解了大量群眾糾紛。以法官們走千山萬水、吃千辛萬苦換取了人民群眾的方便。自2004年至今,武安鎮法庭巡回審理案件達總辦案數的四分之一。今年3月,法庭開著“庭審直通車”下鄉審案回來時,有人攔車反映望家沖村患病老人江某某與兒子媳婦發生贍養糾紛,其子拒不承擔贍養義務,兒媳還經常打罵老人,老人生活無著,又因患病行動不便,不能到法庭來求助。聽完后,法官們不辭辛苦,當即驅車到老人家,庭長楊仕滿當即立案,免收庭審費,直接進入庭審程序。三天后,楊庭長又和法官們來到江某某家審案,庭審中,通過法官們耐心調解勸說,其子終于認識到不贍養老人的行為不僅違反法律,也必然受到社會和道德的譴責,表示愿意接受法庭提出的贍養方案。法庭當即制作了調解協議,拿著協議書,江老人感動得泣不成聲。今年2月,馬家營村村民宋某某與楊某某因為口角之爭,雙方發生爭打,楊某某將宋某某打傷,發生醫療費用550元。武安鎮法庭把“便民巡回審判法庭”搬到了宋家的門口,庭長楊仕滿和審判員徐振華、書記員閆正鴻一起當場審判了這起人身損害賠償案,經過當場審理,雙方達成協議,楊某某現場賠償宋某某550元。并且在法庭的調解下,原、被告雙方握手言和。今年春,正是春種大忙時節,各種農田糾紛不斷,為了不誤農時,該庭抽調專門人員巡回在田間地頭審判,以確保定紛止爭,讓農民盡快種上“安心田”。如在審理陳家集村兩村民通水灌溉糾紛一案,今年初,雙方因栽樹發生矛盾,被告為報復原告,將多年通往原告責任田的灌溉水溝強行填埋毀壞,并在毀壞的溝渠上栽種油菜,導致原告無法通水育秧,經基層組織調解無效,法庭受理原告投訴后,及時開著“便民訴訟直通車”前往案發現場就地審理,并邀請基層干部協助做工作,經法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進行法制宣傳,當場促成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使淹埋的水渠順利疏通,確保原告不誤農時,安苗下種。今年來,該庭在鄉間巡回受理因農田發生的糾紛案件12起,審結12起,結案率100%。近兩年來,該庭開著“便民庭審直通車”對弱勢群體的當事人一律提供法律救助,共減緩免訴訟費達3萬多元。
------情系百姓重調解
如何實現“了結一案、安寧一片”?武安鎮法庭把多調少判作為工作的重心,把躬身為民重調解當成徹底消化矛盾的金鑰匙。
武安鎮人民法庭每個法官的辦公桌或挎包里,都有一份《民間調解大全》,他們不僅有著深厚的法律知識、政策理論水平和調解藝術,而且都有一顆“甘為他人作嫁衣”的無私精神。他們找準解決矛盾切入點、找準調解場所、巧用調解語言、找準調解時機,堅持“多調少判”的工作思路,把調解貫穿在庭前、庭中、庭后的各個環節,依法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糾紛和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如今年4月份,他們在審理黃家寨村的一起離婚中,女方及其家人不滿男方粗暴蠻橫堅持要離婚,男方則表示堅決不離,并揚言如判決離婚,就殺掉女方全家。離婚案件無小事。庭長楊仕滿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即組織多方調解,還跋涉20多公里山路親自找到男方當事人講法講理講情,并在審理該案中,一并解決了損害賠償問題,最后雙方在法庭主持下自愿離婚,一起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案件,得到了妥善處理;2004年8月受理的興緣寺村張某某訴何某某離婚一案,法庭受理后,因何某某遠在浙江務工,經傳喚拒不到庭,張某某通過電話揚言如果何某某不回來辦手續就上浙江與其同歸于盡,為了緩和矛盾,主審法官徐振華在穩定張某某思想情緒的同時,在自己有嚴重胃病的情況下,放棄雙休日,同張某坐了兩天的火車到何某務工地開庭,經過與雙方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男女雙方調解離婚,使一起矛盾即將激化的案件得到化解。在今年2月份受理的房地產商陳某訴蔡某拖欠其購房款一案中,針對被告在自己無房住的情況下已于去年搬進了該房而又對所購房質量提出異議拒不付款的現實,主審法官李雙貴在庭外做通雙方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敦促原告對被告提出的質量問題進行整改,一方面督促被告于立案的第五天將房款湊齊。原、被告雙方被法官的這種精神所感動,當庭撤訴,握手言和。今年1—4月,武安鎮法庭共審結各類案件114件,其中以調解方式結案的案件達91件,調解撤訴率達80%。
作者單位:武安鎮人民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