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知”作為檢驗“兩學一做”的標準
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全黨上下掀起了“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的熱潮。作為黨領導下的審判機關,我們應當通過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知趣、知恩、知足、知止作為檢驗標準,將黨的優良傳統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審判工作的動力。
一要知趣,重點解決角色定位問題。
法官應站在當事人的立場,把自己眼中的“小案”都要當成大案,認真對待,審慎處理。切忌一葉障目。人最悲哀的失去是失去自我,最可怕的迷途是看不到自己。“輕舌搖動是非立斷,朱筆一落生死攸關”,法官的一言一行關系著法律的尊嚴,要謹言慎行,把握好分寸與尺度。通過一個個案件、一篇篇文書,讓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理解法官、了解法院、認同司法。
二要知恩,重點解決權力來源問題。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作為人民法官來說,最高的情商,就是滿懷感恩去工作。一是要感恩組織。有舞臺才能唱戲,有梯子才能登高。目前,有的黨員干部在仕途上走得太快太急,以至于“政治良心”無法跟上前進的步伐,認為所有的提拔重用都是理所當然,而一旦原地踏步,則埋怨組織辜負甚至是虧欠自己。黨員干部要感恩組織,就是要對黨忠貞不渝,爭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二是要感恩群眾。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黨員干部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法官要不忘初心,就要學習“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學習“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的孔繁森、學習“不當盆景、要當雪松”的楊善洲,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三是要感恩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離不開親情的港灣。但親友之恩是“私恩”,組織之恩是“公恩”。任何時候,“公恩”都不得讓位于“私恩”。四是要感恩對手。平靜的湖水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先鋒。人民法官感恩對手,要知難而進,在問題中磨礪品性,在競爭中堅定信念,在逆境中奮發向上,這應成為我們的政治擔當。
三要知足,重點解決心態平衡問題。
俗話說:“廣夏千間,夜臥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三餐。”知足既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人生境界,更是一種政治責任。一是要把好欲望關。人都有欲望,但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欲望的洪流決堤泛濫。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法院和法官,如果放松要求,就會在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面前打敗仗。“道德當身,不以物惑。”把好欲望關口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堅定理想信念。二是要找準參照物。不同的比較觀反映不同的人生境界。要保持坦然心態,必須樹立共產黨員的比較觀,解決好“和誰比”“比什么”“怎么比”的問題。錯誤的參照系顛覆了部分黨員干部的形象,使他們因為心理失衡、行為失準、工作失責而身敗名裂,甚至鋃鐺入獄、后悔終生。樹立正確的“比較觀”就是要增強看齊意識,向先進典型看齊、向黨的事業看齊、向黨章黨規看齊。三是要善做加減法。黨員法官身處時代洪流最前沿,做人要善做減法,謀事要勤做加法。善做減法就是要丟掉功利之心和抱怨之氣,常懷“空杯心態”和“海綿意識”,時常“清洗”自己的大腦和心靈,不躺在過去的成績中睡覺,不困在曾經的失敗中徘徊。勤做加法就是要夯實基礎。黨性是黨員法官想事謀事干事的根本遵循,只有黨性“圓滿”才能成為“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
四要知止,重點解決行為底線問題。
知止就是要守住底線,在事物質變的分界線前踩住剎車。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重要指示中強調,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我們劃定了紅線、扎好了護欄,哪里是安全區域、哪里是危險區域一目了然。堅守紀律底線,黨員干部要時刻擰緊思想“總開關”、常拂思想之塵,捫心自問“入黨為什么、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要念好“緊箍咒”、常補精神之鈣,守紀必嚴、寸土不讓。要堅守政策底線。黨的政策乃全黨行動之準則,一旦確定就必須“一把尺子量到底”。堅守政策底線,首先要學深悟透,決不能打馬虎眼,要發揚重視學習、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的優良傳統,把學習當成終身責任,通過學習凈化心靈、增強本領、提升素養。其次要知行合一,決不能左右逢源,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再次要融會貫通,決不能生搬硬套,要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善用、巧用政策防控風險、服務發展、破解難題和補齊短板。要堅守道德底線。道德乃人之根本。才為德之資,德為才之本。堅守道德底線是黨員干部的本職與本分。當今社會,有的黨員干部就是因為缺少了對道德底線的這份堅守,才在“糖衣炮彈”面前迷失了方向、栽了跟頭。事實上,道德的力量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黨員法官祛除內心雜草最好的方式就是種滿莊稼,而這莊稼就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一系列的道德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