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湖北:群眾煩心事,家門口“一站式”清倉!
“以前遇上麻煩事兒,
又是找社區,
又是跑法院,
想想都腳打后腦殼。
現在好了,
推開綜治中心這一扇門,
法官就在里面!”
十堰市房縣的街坊鄰里最近發現,縣綜治中心里添了不少“新面孔”——這支房縣法院派出的服務團隊可不光是“坐坐診、開開方”,是真帶著“法律錦囊”和為民情懷巧然融入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毛細血管”中。
調解能手“安營扎寨”,專業服務“云送到家”
“這煩心事啊,在家門口就能‘一攬子’搞定,省心省力還有人情味兒!”一位正在房縣綜治中心調解指導處咨詢的城關鎮居民樂呵呵地說。
今年以來,房縣法院積極響應、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格局,精心選派優秀法官+助理+書記員組成的專業訴服團隊入駐縣綜治中心,并特別聘請了兩名經驗豐富的退休法官加入這支隊伍。這些“老法院人”的銀發智慧,成了調解現場的“定海神針”。在中心的調解指導處里,人民法院調解平臺、線上服務這些“數字法寶”全天候在線運轉,線上線下無縫銜接,“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調解更便捷,將法院在矛盾化解中積累的“真經”融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巧分流,解紛按下“快進鍵”與“精準鍵”
光是入駐還不夠,關鍵在于機制創新巧“破愁”。依托綜治中心搭建的“大調解”平臺,房縣法院探索出矛盾糾紛“雙向精準分流”新模式。綜治中心“派單”,法院“接單”后能夠“秒上線”——對綜治中心推送的案件,啟動“多元調解+法院專業指導”的聯合響應機制,快速介入,合力攻堅,為訴訟“減負”,為群眾“解憂”。
就在不久前,綜治中心推送了付師傅等9位勞動者和某酒店的經濟補償糾紛。這事兒可不小!房縣法院訴服團隊立即聯合縣人社局、縣總工會組成“解憂聯盟”,共同發力?!胺ɡ砣饲閮深^講,坦誠溝通破僵局”,當天即當場促成雙方握手言和,27.8萬余元補償款協議達成,并明確30日內支付完畢。勞動者們的合法權益,在“家門口”就得到了高效保障,工友們攥著協議直點頭:“補償款能拿到,心里這塊石頭總算落了地!”“現在在這(綜治中心)就能‘一站式’辦完,真方便啊!”
那要是調解不成、需要走訴訟程序怎么辦理呢?對于進入訴訟程序的糾紛,房縣法院嚴格落實調解優先原則,在尊重當事人意愿的前提下,立案后先走調解“通道”,充分發揮綜治中心多元調解的優勢,能調則調。達成協議的,根據當事人需求及時進行司法確認或出具調解書,賦予調解結果法律強制力;調解不成的,再進行“繁簡分流”——簡單案件走“快車道”,在綜治中心速裁法庭進行速裁快審,當判則判;復雜案件經過流轉程序,返回后臺法官精審細判,確保每一起糾紛都能得到公正、高效地解決,讓正義不缺席、不遲到。
“小法庭”大講臺,法治清泉潤心田
在綜治中心,房縣法院設立的速裁法庭可不只是“斷案快手”,更是一所生動的、充滿煙火氣的“法治講臺”。
在這里,可以看到法官“第一現場”調解500元借款風波——吳某因500元借款將好友鄧某訴至法院。案子金額雖小,鬧心事可不少!在法院調解團隊的努力下,雙方加回了互刪的微信好友,打開心扉說“敞亮話”。2025年6月6日下午,鄧某通過微信將500元借款轉還給了吳某。收到款項后,吳某當場撤訴,并感慨道:“感謝你們,不然為這點錢傷了老感情遭人笑話!”這起小案的成功化解,生動詮釋了“和為貴”的樸素價值觀。
不僅僅是“坐堂問案”,為了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圍繞鄉鎮、村(社區)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節奏,房縣法院有計劃、有步驟地嵌入鄉鎮綜治中心建設,將司法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治理的最前沿,將法律力量和溫暖的司法情懷送到百姓的“家門口”。
就在本月8日,一起因鄰里間“好意同乘”引發的侵權責任糾紛被房縣法院大木法庭聯合大木廠鎮綜治中心成功化解。王某當庭提交撤訴申請,與李某握手言和。這場可能撕裂鄰里情誼的官司最終圓滿解決,正得益于法庭與轄區綜治中心協同發力、多元解紛。
李某出于情誼,無償搭載鄰居王某出行,途中發生意外致王某受傷。雙方對賠償責任存在較大分歧,糾紛訴至大木法庭。法庭研判認為,單純判決難以實質化解矛盾,還可能傷及鄰里感情,于是迅速啟動多元解紛聯動機制,將案件情況及調解要點推送至大木鎮綜治中心。
綜治中心發揮“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基層治理優勢,指派調解員與法官形成合力,采取“背靠背”溝通疏導情緒、“面對面”協商爭議的工作方式,結合法律釋明與鄉情勸導,耐心闡釋相關法律規定及人情事理。經幾輪專業調解,雙方在賠償金額上達成一致協議,李某當場履行完畢。
兩人結伴離開前,王某對法官感謝道:“來之前我怕傷和氣又怕賠不了錢。多虧法官和調解員們,既解決了問題,也保住了我們之間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