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大山里閃光
圖片由羅田縣法院提供
晏亞夫同志1990年從中南政法學院畢業后,主動要求到地處大山深處的羅田縣法院工作,歷任書記員、審判員、副庭長。2000年3月,通過競爭上崗走上民二庭庭長崗位,2003年2月擔任院黨組成員。十多年來,他在審判工作崗位上腳踏實地勤奮工作,忠實地履行著一名法官的神圣職責,讓青春在大山里閃光,把法律撒播在山區人民的心田,創造了一流的工作業績,贏得了領導及人民群眾的高度贊譽。自1994年以來,他在公務員考核中連年被評為優秀等次,先后被評為羅田縣優秀共產黨員、羅田縣首屆優秀青年、優秀團支部書記、縣綜合治理先進個人、黃岡市優秀法官,榮立三等功一次。一九九九年被省高院授予“全省人民滿意的好法官”稱號,2004年初,被市中院授予“模范法官”稱號,2005年初被評為2004年度全省法院系統“優秀法官”。
追求!追求!再追求!晏亞夫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辯法晰理,勝敗皆服”的法官
2002年,晏亞夫承辦了縣農行與某地質大隊、某公司、某有色金屬公司借款糾紛案,該案標的額200多萬元,法律關系異常復雜。審結后,依法判決地質大隊承擔償還責任,但他們不服,便聘請一名在當地很有名的律師,欲將輸了的官司“扳”回來,可這位律師看了晏亞夫擔任審判長所作出的判決后,贊不絕口地說道:“一個基層人民法院的法官, 能將紛繁復雜的法律關系理順得如此清楚, 分析得如此透徹, 論理如此充分, 質量如此之高,真是不簡單!”見這位律師這樣夸講,地質大隊便打消了上訴的念頭。
這是作為庭長、院領導班子成員晏亞夫所審理的疑難、復雜案件中的一例。他認為,當一名法官,空有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擁有淵博深厚的法學知識。1990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南政法學院畢業進入羅田法院工作,在山區法院是鳳毛麟角。但他沒有躺在令人眼羨的“金字招牌”下怡然自得。十多年來,他學習不輟,鉆研不止,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使自己逐漸成為民商事審判的“專家型”法官,一些復雜疑難的新型的案件在他手中都會迎刃而解,勝敗皆服。
彭某與村委會磚廠承包糾紛案,歷經一審、重審、二審、再審、重審,承辦法官換了三位,可均因案件時間長,事實難以查清,一直沒有一個圓滿結局。為此,彭某多次到市中院、省高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上訪。發回重審后,晏亞夫接手了這個讓人頭疼的案件,他廢寢忘食仔細審閱厚達一尺高的案卷,合理界定雙方在履行合同中的過錯責任,依法作出了判決。判決后,彭某說,案件這樣判,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上是恰當的。雙方服判息訴,使這起拖了近十年的官司終于劃上圓滿句號。
某絲織有限公司與某市建設工程公司、建筑設計院、建安公司、巖海公司、質檢站建筑工程質量糾紛案。當事人眾多、案情復雜,賠償標的額高,社會廣泛關注。為了維護己方利益,各方當事人都派出了實力雄厚的訴訟陣容,均聘請了知名律師。巖海公司還有國家權威專家出庭。審理中,晏亞夫憑借扎實法學理論功底,豐富辦案經驗,嚴謹細致工作作風,理順了法律關系,查明了案件事實,作出論理充分的公正判決,贏得了當事人、律師及專家的一致好評。
近兩年,晏亞夫辦理了許多企業破產案件,但無一件申訴、上訪的。
原縣栲膠廠破產后,由其主管部門將破產資產重組為林產化工廠和林產制品廠,兩廠職工都系原栲膠廠的。后來,兩廠因嚴重資不抵債又破產。在辦理兩廠破產案件中,許多職工因在原栲膠廠破產中有些問題未得到滿意解決,便懷疑法院能否將兩廠案件辦好。為了打消他們的疑慮,晏亞夫耐心地向職工宣講法律,充分征求、尊重債權人和職代會的意見,把握好每一個環節,贏得了職工和債權人的支持和理解。最后,雖然債權人的利益只得到部分受償,職工的補償未得足額發放,但他們對審判程序及破產事項處理都非常滿意,稱辦案法官是依法辦事、公正辦案、為民辦事。
十多年來,晏亞夫共審結案件1300多件,無一件錯案,無一件上訪、纏訴。
公正!公正!再公正!晏亞夫說我寧愿不要金錢、名利和友情,也不能丟掉我對法律的信仰
1996年,晏亞夫承辦了縣農行訴縣委某機關借款糾紛案,某機關拒不到庭應訴,晏亞夫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了審理,缺席判決某機關敗訴。在送達判決書時,某機關負責人十分惱火,厲聲質問晏亞夫:這個案件為什么要判決,是誰同意這樣判決的!?晏亞夫沒有絲毫的唯唯諾諾,他理直氣壯地回答道:是法律讓我這樣判的!
晏亞夫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尊崇的是法律,追求的是事業,為的是公正。在審判工作,他不管當事人是名人權貴還是普通百姓,不管是腰纏萬貫的富翁還是一貧如洗的平民,也不管是當地還是外地的,他都用公平與正義這一把尺子去衡量。
在現行財政供給體制下,財政部門可謂是法院的“財神爺”。幾年內,晏亞夫連續辦了三件涉及財政部門的借款糾紛案件。在辦理過程中,財政部門的領導直接對晏亞夫說:法院的工資是我們發的,辦理這些案件你要好好地掂量掂量。周圍也有許多人提醒他:辦理這樣的案件不要太較真了,否則,會影響到你將來的進步。但是晏亞夫卻倔犟地說,金錢和名利我都可以不要,但我對法律信仰卻不能丟。他秉公執法依法判決財政部門承擔了該承擔的責任。判決生效后,晏亞夫曾十多次找他們協商還款事宜,但他們應付拖延,拒不履行。為了維護法律尊嚴,晏亞夫將案件依法移送強制執行,終于促使他們積極履行義務。
工作!工作!再工作!在晏亞夫的日歷里,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
晏亞夫是羅田法院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尤其是近些年來,民二庭受理的破產案件增多,審判任務非常繁重,身為黨組成員、庭長的晏亞夫,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整天似一個上滿發條的時鐘,在審判崗位上不停地忙碌著。
晏亞夫的弟弟在成都一所大學任教授,多年未回家,還有未曾見面的小侄子。去年暑假期間,弟弟帶著孩子專門回家看望家人。可當時,縣珍寶食品公司破產案件進入攻堅階段,該公司資產變賣給外地客商后,廠內仍有34戶板栗加工戶未搬遷,為了保證資產按約定時間交付客商,創造一個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晏亞夫帶領干警們,冒著近40度的高溫,不分晝夜地挨家挨戶找加工戶做工作,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最終,在約定期限前,34戶加工戶全部遷出廠區。而在此期間,晏亞夫沒有時間陪弟弟一起聊一會天,吃一頓飯。深明大義的弟弟臨走時打電話給他說,你沒有功夫陪我,我能理解你,但是你千萬要保重自己身體啊!
2004年“五•一”前,縣楚鄉酒廠資產變賣移交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而此時他的老毛病支氣管擴張又犯了,庭里干警都勸他回家休息。但為了資產按期交付,防止少數職工乘機鬧事,他堅決要求留下,一邊掛著點滴,一邊指導大家開展工作。一連七天,他始終沒有離開工作一線,令該廠干部職工十分感動,在場的縣貿易局一位負責人非常敬佩地說道:“晏庭長這種忘我工作精神,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工作過得去就行了,沒必要那樣玩命”。有人勸告他,還有人嘲諷他,說他有點“憨”。晏亞夫的家境十分貧寒,他是享受助學金才讀完大學的。他經常說,如果沒有黨和人民的關心和培養,就沒有我今天的一切,我現在唯一能回報黨和人民的,就是踏踏實實地勤奮工作。晏亞夫在辦理縣某廠破產案中,資產通過公開拍賣后,購買人在資產交付時卻不能付清購買款,部分職工借機鬧事,有位職工還將自己溺水身亡的兒子的尸體停放在即將交付的廠房門口。晏亞夫深夜與這位職工談心。購買方以廠房內停放了尸體不吉利為由,拒絕履行購買合同。為了做好各方面工作,整整三天三夜沒有睡一個囫圇覺,困了就趴在辦公桌上打個盹,餓了就吃包方便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晏亞夫耐心細致的協調,問題最終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常回家看看,那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每當聽到這首充滿親情的歌時,晏亞夫說自己就想流淚。他七十多歲的母親獨自住在偏遠的山村里。前幾年,他想把一生操勞的母親接到城里住,但母親嫌他的住房窄,不愿來。由于整天忙于工作,晏亞夫很少回家看望母親,多年來,連母親的生日都沒有時間回去祝福!
拒絕!拒絕!再拒絕!面對各種不正之風的侵擾,晏亞夫斷然說“不”。
晏亞夫始終認為,法官的威信不僅取決于良好的專業素質,同時還取決于法官清正廉潔的職業操守。為此,十多年來,他從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自己、為他人撈取丁點的好處。
去年,晏亞夫的堂叔與他人發生糾紛時,將他人致成輕傷,受害人起訴到刑庭后,堂叔找到他,深信侄兒會出面幫他解決的,拒不履行賠償義務。可晏亞夫自始至終都沒有向案件承辦人提起這事。他堂叔直到被依法逮逋,才認識到法律的嚴肅性,主動履行賠償義務。但自此,每當別人在堂叔面前提起當法官的侄子晏亞夫時,堂叔總是說:我沒有這樣六親不認的侄子!
晏亞夫的妻子下崗后,一家人僅靠他每月千余元的工資生活著,經濟十分拮據。家中的電器還是哥哥家的“淘汰產品”。盡管這樣,他固守著清貧。
在審理某房產公司與某企業分割房屋產權糾紛案件,某房產公司為了得到晏亞夫的關照,用信封裝了一疊錢送到他的家里,他堅決拒絕了。
見他家中困難,有人給他出掙錢的“點子”。叫他在處理破產企業資產時,弄點便宜的財產,然后倒手賺錢。但他從未向企業伸過手,動過他們的一草一木。
晏亞夫在辦理縣麻紡廠與外地某企業買賣合同糾紛案時,為麻紡廠挽回損失幾十萬元,該廠領導和職工感激不盡。后來,晏亞夫到該廠辦事時,該廠負責人見他提的包非常陳舊,穿的衣服比較樸素,便主動提出給他買一個新包和一套好點的西服。晏亞夫婉言謝絕了,他說:“要買我自己掏錢買”。
有人說:抽點別人的煙,喝點不要錢的酒,那是禮尚往來,沒什么。但晏亞夫卻不這樣認為,他說,得了別人的小恩小惠,就不能正面面對別人,他始終心安理得地抽著便宜煙。有人說,你大小也是個領導,抽的煙拿不出手,丟面子,要抽高檔點的。他說:抽自己的煙不在乎。
在辦理縣建行與某公司、北京某公司擔保借款糾紛案中,晏亞夫凍結北京某公司銀行帳戶后,該公司派專人到他的住處為他送來4條每條價值680元的香煙,他堅決推辭了。為了躲避送禮者,晏亞夫硬是在附近地鐵里躲了近兩個小時,直到送禮者提著禮品回去后才出來。
回眸過去,晏亞夫心中十分坦然。他說,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要做一個無愧于人民的法官。面對將來,晏亞夫沒有絲毫的懈怠,他要為山區人民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讓青春在大山里閃光。
作者單位:羅田縣人民法院